站在史来贺故居前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图片来源:河南新乡干部学院网站

□王自亮(长垣市)

天色阴阴的,又到了刘庄。

  五月草木深,刘庄就淹没在一片绿色的海之中。高大的白杨,青青的翠竹,还有路边茸茸的丰草。绿色在天地之间铺排,绿色也充溢着刘庄。

  在一排排规整漂亮的别墅之中,有两座红砖小楼格外显眼。

  楼不高,里面一株核桃树,长得正繁茂。

这就是史来贺同志生前住的房子了。

  当时,刘庄建新房,大伙要史来贺先搬进新房,史来贺坚决不肯,直到全村人都住进新房,他才最后一个搬进新房。

  这个小院,为了纪念他,就保存了下来。

小院不大,我在院前徘徊着。似乎又看到一个高大健硕的身影,在院里面劳碌着,又听到他那爽朗的声音,安排工作,研究事务。

  这里曾经有他多少的故事,这树也曾经见过他多少辛劳的不眠之夜啊。刘庄的一草一木,牵系着他太多的深情。他就是刘庄的一棵树、一棵庄稼,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刘庄,献给了这片土地。

  故居旁边不远就是刘庄村委会大院。乡亲们说,史书记在世时,离家这么近,却常常住在村委会,白天安排工作,夜晚研究事情。会一开就开到深夜,甚至就是一夜。别看他年纪大了,但他什么事情都带头,年轻人跟着他都吃不消。

  村委会旁边,就是史来贺纪念馆。走一遍,重温了史来贺精神,感受了他光辉的一生。这是一个时代的智者,这是一个伟大的人,没有豪言壮语,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埋在了土地里。

  “大干作大难,小干作小难,不干穷作难。”不是豪言壮语,却是掷地有声。他就是凭这样的干劲,带领刘庄群众甩掉穷帽子,取得大发展。

  在刘庄,流传着很多史来贺带头在前、吃亏在后,一心装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的感人故事。他的一生就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是一面鲜红的旗帜。

  他不光苦干,还会巧干。每个时期,他都理论联系实际,用农民的智慧,敏锐把握住时代的风向,用自己的判断,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要走了,再次回望那红色的小楼。这哪里是小楼呀,分明就是一座挺立的红色的丰碑,记载着功绩,记载着奉献,记载着人民的铭记。它又是一个跳动的红色火炬,闪亮着那不灭的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