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樱花的情歌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陈雨(新乡市)
今年的春天比往年来的要早些,正值春暖花开、繁花似锦、四月芳菲,最热烈的还是樱花怒放,粉色的娇媚、红色的荣华......
我的家乡是北方一座典型的小城,虽不如一线二线城市那样高大,大楼林立、无比的奢华,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千百年来影响着周围城市的发展,演绎着繁华与梦幻的精彩,一度成为平原省的省会都市。尤其是城市花语——石榴,花开时节,满城榴红。绯红的石榴花象征团结、热烈、真诚、开放、海纳百川的气概,这也是我独爱石榴花的情感所在。我对在春天里争奇斗艳的樱花总是少了一些思念和关注,所以不知道这些年许许多多的樱花在这里扎根,每条出市口的道路两岸一簇簇、一排排,映着人们的目光,还有许许多多的周边城市、县城举办的樱花节、踏青节,对这些增加的樱花元素,我心里总有一些难言。
也许是小时候抗战作品的阅读,或是抗日题材影视剧的影响,让我对樱花有了芥蒂,看到樱花就想起侵华战争。所以,无论樱花多么妖娆娇媚,总有一种不快在心里缠绕。
近日,翻阅历史文献,我才知道,樱花,起源于中国。日本权威著作《樱大鉴》记载,樱花生长在喜马拉雅山脉。经先人人工栽培后,这一物种逐步传入我国长江流域、西南地区、台湾岛。
早在秦汉时期,宫廷皇族就已开始种植樱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唐时期,已普遍栽种在私家花园中,到了盛唐时期,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随处可见绚烂绽放的樱花。当年万国来朝,盛放的樱花成为万国使者都喜欢的优美花语,当时的日本民族深慕中华文化之璀璨,于是,樱花随着建筑、服饰、丝绸、香茶等一并被日本朝拜者带回国内,开始繁衍至今。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清楚的表达了樱花已在官民庭前屋后繁衍生长。
“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是明代诗人于若瀛对樱花的深情表达。
南宋时期王僧达已有诗为证:“初樱动时艳,擅藻灼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由此可见,这里的初樱就是一株先花后叶的红色早花品种,幼叶浅黄色而花艳丽的樱花。
查阅多种文献材料中可知,中国古时已确有种花樱、垂枝樱、冬海棠、山樱等多种樱花栽培。而日本栽种樱花才千余年历史,比中国要晚了1000余年。
看到历史的真实记载,心中有了许多释然,骄傲的满足感在灵魂深处有了新绿。
唐代诗人白居易《春风》中写道:“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梨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春天这个万花盛开的时节,妩媚了人们的双眼。
“北来春浅樱花润,南下秋深白鸟号。”是明代诗人沈鹜对樱花盛开时节的另一种赞美。
“一树樱花映碧天,拂风弄月雨飞帘。”晴空万里,樱花盛开,春风轻拂,花瓣翩然起舞,月色怡人,春雨绵绵,樱花和雨而眠。
这便是我故乡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