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产业兴旺 走出乡村振兴好路子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张世彬)5月9日,在获嘉县太山镇太山村的蔬菜大棚内,绿浪翻滚,清香扑鼻。一颗颗饱满圆润的包菜如翡翠镶嵌田间,村民们正忙碌采收这“土里长出的金疙瘩”,百亩菜田里奏响了乡村振兴丰收曲。
党建领航聚合力,联户带富绘蓝图。“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赚钱!”太山村党支部创新推行“1+N”联农带富模式,由2名有包菜种植技术的村“两委”委员和5名党员种植大户组建帮扶队,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带动20余户小户抱团发展。“我家跟着合作社种了2亩大棚,每亩纯收入比单干多挣2000元!”村民周克钊捧着沉甸甸的包菜喜笑颜开地说。通过“村委教技术、大户示范种、小户跟进学”,全村早熟包菜种植面积突破100亩,户均增收1万元,走出支部引路、能人带路、产业铺路的共富新路径。
土地流转集资源,科技赋能提质量。在镇政府“土地流转补贴”政策支持下,太山村将零散土地整合流转,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农户既可获每亩600元租金,又能获得200元补贴,还能进棚务工赚“双薪”。“政府免费发生物农药,农技员每月来指导,病虫害少了,产量涨了两成!”种植户周留善说。集约化种植让每亩定植密度达2500余棵,较传统模式增产20%。
村委架起“产销桥”,蔬菜基地连四方。“过去最愁销路,现在村‘两委’当红娘,咱的菜直供永辉、胖东来!”清晨6点的太山田间地头货车排着队等待蔬菜装车,太山村党总支部书记马吉设正指挥装运发往郑州的3吨包菜。通过年前召开在外知名人士座谈会,太山村整合资源,挖掘出企业采买、公司采购、超市零售等多条销路,太山村又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依托同鑫大道、陈太线、安王路等“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日均发货10吨,吸引8家批发商驻点收购。太山村计划建设的2000平方米冷链仓储中心,让蔬菜存得鲜、运得快、卖得贵,将“小菜篮”真正变成“聚宝盆”。
随着包菜产业渐入佳境,太山村正谋划四季常青的蔬菜版图。育苗大棚里,黄瓜、西红柿果实已挂枝头,预计年底将新增50亩特色种植区。“通过招商引资,我们计划明年引入蔬菜加工产业链,开发净菜加工,让好土好菜卖出好价钱!”太山镇党委书记王向军说。从一颗包菜到一桌好菜,太山人正以产业之笔,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