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市第一中学 殷维华
放假、大礼拜,是中小学老师和学生最盼望的时候。老师,可以调节一下紧张的神经,放松一下疲惫的身躯;学生,可以回到父母家人身边,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孩子在外上学,与家长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多数家庭会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充分利用假期这个窗口,持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了解在校生活和学习情况,为孩子加油鼓劲。
但是,也有少部分家长的做法,总会让老师担心:学生在校日积月累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每每被短暂的放松毁掉!假期过后,不少学生出现“假期综合征”,产生一系列身心不适问题,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需要老师费力去纠正、调适。
有大量例子证明了这种担心真的存在:
“孩子在学校肯定吃不好,补补吧”
有家长带着孩子下馆子,山珍海味可劲点;有家长在家施展手艺,煎炒烹炸样样有。大鱼大肉,海吃海喝,愿意吃啥咱就吃啥!
学生从事的是脑力劳动,不是体力劳动,身体一下子消化不了太多的高能量,生冷油腻东西会积存在胃里,造成身体不适,甚至上吐下泻、发烧感冒。
古人云:“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实践证明,这句话是有科学道理的。这种状态,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其实也是最好的。学校食谱里,都是按照学生的身体需要安排的,比如饮食偏清淡、无刺激,少生冷。努力做到营养均衡、口味适中、希望达到“家常便饭,常吃常香”的效果。
“孩子整天憋在教室,跑跑吧”
有家长总心疼孩子学习时间太久,整天闷在教室里。于是,一到放假,便早早安排行程,或报团,或自驾,外出旅游。还美其名曰“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旅途中,孩子真的长知识,长见识了吗?实际情况是,多半家长爱子心切,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高兴玩什么就玩什么。还有的不注意文明出行,给孩子沾染上了坏毛病。有些所谓“思维活跃”的孩子,甚至会“思绪翻飞”,乐不思蜀。
“学校管得严,让孩子玩玩吧”
有家长觉得学校管理严格,孩子学习紧张,一点儿玩的时间都没有。孩子喜欢玩,正好放假,于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自流。
现在孩子们多以玩手机为主。岂不知青少年学生自控能力弱,对有害信息没有分辨能力,抵挡不住诱惑。手机里的游戏很容易让孩子沉湎其中,甚至成瘾。一些不良信息,很可能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有的家长惯孩子,晚上不睡,清早睡懒觉,起床不叠被子,对做家务不屑一顾。甚至有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不注意教育引导,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敷衍了事,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孩子心理发生变化,为学校教育埋下隐患。
假期,老师本来可以轻松一下,却每每放不下这种隐忧,担心家长花样繁多的溺爱,影响孩子身心健康,说的严重一点是家长“自毁长城”,让自己“望子成龙”的梦想在不经意间破灭。
作为家长,假期中究竟该怎么管理孩子?这里,为广大家长朋友提出如下建议:
一、让孩子有规律作息,一日三餐吃家常便饭。合理安排时间学习、读书,或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与家长“同甘共苦”,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二、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者陪同孩子外出参观自然科技、历史人文展览等,让孩子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三、控制孩子玩手机、玩游戏,适当看电视。引导孩子正确上网查阅资料,看电视新闻,观看科学、历史、时事政治之类的电视节目,扩大视野,关心国家大事。
四、适当与孩子谈心,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做好心里疏导。讲励志故事,指引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严格禁止孩子私自外出玩耍,或开机动车、骑摩托车和速度较快的电动车,避免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