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刘志松 记者 刘萌萌 崔敬 文/图
□核心提示
九曲黄河一分情,两岸绿林四季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黄河流域治理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工作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作为黄河新乡段的牧野儿女,我市在黄河生态治理工作上,更是持续作着贡献。涛涛黄河水,将继续造福新乡。
随着气温一天天的降低,河道变窄的黄河终于卸下它咆哮、一泻千里的面容。12月18日,站立于封丘县曹岗乡的堤岸上远眺冬日的黄河,河水金光灿灿。风中飞过的冬鸟擦过岸旁的芦苇荡,给平静的黄河增加了几分灵动。在夕阳的映衬下,灵动中又多了几分磅礴。
曹岗险工是郑州铁桥至东坝头河段北岸唯一靠河的历史老险工,它始建于1753年。在此处,黄河波涛由东西流向急转为南北流向,形成横河,河水直冲堤坝而来。因河床一般比堤背面高十几米,被称之为“悬河”“天河”。曹岗险工一直是险中之险,景致极为壮观,世称“黄河第一险工”。
目前,在开封黄河大桥堤段已建成曹岗险工简介碑、天澜亭、大禹雕塑、盘龙石、风景树木、常绿草坪等景观。悬河奇观,世界闻名;一桥飞架,交相辉映;林茂苇密,天然公园。如今,一个以黄河为依托,以生态旅游和自然景观为重点的曹岗险工风景区已初具规模。
2017年,曹岗乡从北京山水公司引资5亿元,在青龙湖旁建设山水休闲产业项目,该项目以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景观打造、文旅运营为主,核心为水体、土壤及湿地进行修复。该项目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湿地青龙湖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以种养结合的农林经济为主导,集生态种植、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体验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带。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曹岗乡党委书记吴继杰表示,当地正在大力发展沿黄生态经济带,来不断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大力发展山水生态休闲产业,以文为脉、以水为纲、以绿为本,自然生态,和谐统一,打造曹岗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生态名片。
保护湿地 把原生态留给后代
12月18日,在封丘县陈桥湿地,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金灿灿的光芒。银白色的芦苇花迎着风,昂着头,摇曳成一面面美丽的小旗子。“这是一个原生态湿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有名的旅游景点。”陈桥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恩眺望着眼前的湿地,心里很是自豪。
刘继恩是陈桥村人,陈桥湿地是他儿时和小伙伴们经常玩耍的地方。长大后,刘继恩慢慢发现,这片水域面积变得越来越小,水质越来越浑浊,鸟儿也越来越少了。从此,“我一定要守护好我美丽的家乡”在刘继恩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1996年,刘继恩当选为陈桥村党支部书记。一天,几名专家在湿地现场考察时说,在中原地区能有这么一大块儿湿地非常稀少、非常珍贵。专家的一番话,让他深受触动。
从此,刘继恩就铁了心开始保护这块湿地。保护湿地面临的第一关就是土地退耕问题。刘继恩告诉记者,当时陈桥村全村有900户,因为不理解,其中200多户不同意土地退耕。他就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做群众工作,最终,群众全部心甘情愿地接受了退耕还湿。
在保护湿地的同时,刘继恩发现村民并没有保护鸟类的意识,有的村民经常捕鸟卖钱。为了强化村民的护鸟意识,刘继恩组织成立了村巡逻队,每天早晚两次在芦苇荡里巡视。除此之外,每个星期他还要巡一次湖,看看湖面上有没有受伤的鸟,检查湖水的水质。“为了保护鸟,当时我可得罪了不少人。”刘继恩说。
就这样,在刘继恩的宣传带动下,村民们保护湿地、爱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越来越强了。刘继恩还拿出自己的几十万元钱补偿给农民进行退耕。到 2006年年底,陈桥村湿地逐步恢复到四五百亩。目前,陈桥宋源湖湿地被国家正式批准为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因为保护湿地环境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作出了巨大贡献,2017年刘继恩被我市授予 “新乡市最美环保人”荣誉称号。在乡亲们的心目中,他是当之无愧的 “最美环保卫士”。
护河治河 让母亲河奔流不息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保护好黄河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大家的保护和治理,位于黄河新乡段原阳流域面积内,70年没有发生洪水灾害,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得到了最大保护。”12月19日,新乡黄河河务局原阳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董强谈起黄河保护治理的成效时,心里很是高兴。
新乡河务局防汛办公室王超向记者介绍,新乡黄河河段总的特点是泥沙淤积严重,槽高、滩低、堤根洼,泄洪不畅,主流摆动频繁,极易发生斜河、横河危及堤防安全。数千年来,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黄河下游又是举世文明的地上悬河。
“黄河仍然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治理任务最为艰巨、管理保护难度最大的河流。很多规律尚待我们去认识和掌握,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有信心、有义务、有能力在人民治理黄河的新征程上,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让母亲河安澜无恙、奔流不息,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和中原大地。”王超表示。
生态建设 促进黄河文化繁荣发展
“我们流转1800亩土地,托管2万亩土地,专门发展稻虾共作、稻蟹共作,有机大米每斤能卖20元。”12月18日,在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水牛稻田园综合体担任开发总监的赵江涛说,水牛赵村紧挨黄河,该村从2013年发展稻蟹共作、稻虾共作等有机农业,如今已带动周围村庄大幅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此外,水牛赵村还注册了“水牛稻”商标,并吸引郑州、新乡市民前来认领土地,形成了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餐饮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据市沿黄生态带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开始谋划推进沿黄生态带建设,邀请北京林业大学相关专家启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围绕郑新深度融合,突出以绿为底、以水为脉、以人为本、以文为魂,谋划建设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的沿黄生态带。
根据规划,我市要将沿黄生态带建设成黄河岸边的山水园林、郑新融合的生态纽带、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发展文旅康养的重要平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先行区、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区、华夏文明的传承创新示范区。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沿黄生态带建设,让新乡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