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李文奇 通讯员 杨亚琼
“我们的冬桃国庆期间已经上市了。在辉县市六台山塔山冬桃销售市场售卖时,顾客品尝购买后一般都会加微信留电话,后期再预订。近的地方我们送上门,远的地方走快递,外地的游客购买也会往上海、郑州、平顶山等地邮寄。” 10月12日, 辉县市高庄乡白道村党支部书记、冬桃协会会长万海勇边采摘边给记者介绍。
白道村位于高庄乡东北部,地处山区、丘陵带,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冬桃。自2014年至今,全村种植冬桃由原来的百余亩发展到400多亩。因土壤薄厚不同,亩产1000斤~5000斤,因品质高低每斤价格3元~7元,每亩收益在5000元~2万元。“小冬桃”俨然成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万海勇种植了11亩冬桃。12日,一大早他就接到电话订单,市区内有顾客想要100斤品质较好的冬桃,接到预订,万海勇一家便开始忙碌。
放眼望去,万海勇家的果园内每棵手脖子粗的树上都结满了果子,撕开袋子,每个冬桃“肤白貌美”,在蓝天白云的映射下分外鲜美可口,现摘掰开一尝汁水充满口腔,甘甜入喉,卖相、口感都十分喜人。
万海勇说,他家的果园土壤薄,产量基本维持在1000斤/亩~2000斤/亩之间,每亩收入最少也能有5000元,今年预计收入6万元,桃园已然成为了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他对明年的收成更是充满信心。
“今年风调雨顺,桃子长势好,卖相好,我们这边早晚温差大,利于桃子锁水锁糖,口感也好。我们的桃园主要是零售或者进园采摘,小一点儿的桃子每斤3元,个大一点儿的每斤5元,更好的每斤7元都能卖出去,这个季节不愁卖。我们的桃树是2014年开始种植的,在精心呵护下,第三年开始零星挂果,今年第8年已经是盛果期了,相信明年产量会更高,效益更好。”万海勇笑着对记者说。
辉县市检察院驻白道村工作队队员邵长彬表示,2013年驻村时,他们结合该村实际,带领村干部先后到河北、山西、山东考察,最终从山东引进具有晚熟、耐藏、个大、优质、丰产、效益高等特点的映霜红冬桃。该品种生长期长达6个月,口感好、产量高。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出效果后村民逐步参与种植,相比传统农作物,冬桃一亩地最少5000元的收入,让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据了解,白道村种植冬桃的有了致富新出路,不种植冬桃的也会流转土地或者在果园内从事套袋、修剪枝叶、除草等工作,在桃园务工的人员月工资也能维持在2000元左右。目前,冬桃这一经济作物在白道村已生根发芽,形成“一村一品”特色,附近贾沟村、六台山村等也受辐射带动,开始大面积种植,其发展前景可观,动力足,富民助农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