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长春(新乡市)
袁店河方言中,“年歇”这个词表达春节期间的休息与开心。过大年的时日,袁店河上下的说法是忙活了一年,可以歇歇了,休息一下:年歇。
年歇,这一年头岁尾的表达,很有仪式感觉。有钱没钱,开心过年。进入腊月,特别是自“腊八”起,一切都好,都为着“年歇”,反而忙活起来,是忙中并幸福着、开心着。
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灌好酒。三十儿,捏鼻儿(包饺子)。初一儿,作揖儿(拜年)。——在故乡,上述活动用方言吟唱,很有乐律和韵味。一字一板,庄重,严肃,仪式感强。
最难忘的是上香,表达着对各路神仙的敬畏。井台。槽头。门槛。院子。厕间。路口。麦场。石磙。车辆。粮囤。簸箩。灶前。床头。都有神仙,各有大名。年三十儿晚上,香火随处,明灭可见——保佑我们一年了,歇歇,谢谢。
行文至此,我总觉得,年歇还应该是年谢。一年了,风雨也好,灿烂也好,感恩万事,感谢诸人,感激朋友,感惜岁月。所有的过往都是缘分,谢谢有你!
袁店河畔,春节的这段日子里,频率最高的见面语词是:过年好,好好歇歇。
还有很多不歇的。袁老二,是其中一个。
袁老二,不拾闲。见他,总是忙着。上地回来,手里不空,一两根柴,一把青草。扫地,拾粪,修理桌椅板凳,摆饬井台。水井是公共的,他也收拾。久而久之,围绕井台的石头松动了,人们随口说:袁二爷会来收拾的。他就来了。大晌午头,人们在凉荫里小眠,他在日头下,光着脊梁,垫土,敲石,一步一步,一下一下。
还有就是,谁家的桌椅松动了,听见女主人吆喝男人不理家,他就去了,自己带着家什。他有个木头箱子,里面什么工具都有。人家男主人很有些不好意思。叮叮当当中,袁老二说,有啥咧,我闲着也是闲着,干干活,腿脚顺溜。
就这样,袁老二一年到头地忙活着。他家的院子最干净,他家的庄稼最养眼,他家的牲口最光溜。他的旱烟袋也干干净净的,斜插在腰间,蓝布烟包,白色碎花,一晃一晃地。
年歇了,好好歇歇吧。袁老二不。年三十儿下午了,他推着架子车,将村路的雪往地里送。那时候雪真大,好大。他会早早地起来,扫雪。扫出院子,扫到村路,扫帚扫,铁掀推,一堆又一堆。吃了中午饭,就开始往地里推雪。一车又一车,堆在自家麦地里。一趟又一趟,玩牌的人搓着手脚,他热得头上白气蒸腾。有人笑他,雪也主贵,往自己地里送?
袁老二说,主贵,冻虫,松地,防春旱。还有一层他没有说,走亲戚时,四邻八乡的人,走过小村,都说这里地干净、人勤快,他听着高兴,心里嘿嘿地笑。
除了脾气有些倔,袁老二啥都好。人们给他一个绰号:二怪。
袁老二,是个光棍。过年的时候,不少人家给他端饺子,端烩菜,还有大馒头……乡里人实在,以此表达对他的谢意。
袁老二去世多年了。他家院子门口的老榆树早没有了。老井台也只剩下几块大石头。谁也不会想到,大石头曾经环围着一口老井,水甜汪汪的,旺旺的,咕嘟咕嘟地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