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

用行动诠释“劳动最光荣”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假期也不休息

□记者李文奇

  “科研不放假,攻关不放松。”“五一”假期,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河南师范大学李建军教授和他的团队依旧起早贪黑,穿梭于田间地头和实验室之间,讲述着“劳动最光荣,奋斗最美丽”的点滴故事。

  一星期前,李建军刚荣获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奖章是荣誉,更是鞭策。”领奖回来,李建军把奖章放到书房,便又钻进了实验室,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放假期间,李建军办公室的灯光一连数日映照校园,学校楼管师傅说:“那是李建军的办公场所,他经常最晚离开。”

  放假为何不休息一下呢?用李建军的话讲,假期是难得的宝贵时光,没有往常的喧嚣,安静的时刻是总结、思考和提升的好时机。假期里,他和他的团队要马不停蹄地进行数据分析和技术攻关。目前,李建军和他的团队培育的金银花、地黄、皂荚等13个中药材新品种通过省级鉴定,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50万亩,让种植户累计增收超10亿元。

  只有研究成果是远远不够的,科技推广更重要。趁放假间隙,李建军驱车赶往封丘、修武金银花、地黄实验田采集样品,并指导农户进行病虫害治理。多年来,李建军下乡入田开展科普和技术指导都是免费的,平时还经常有农民打电话咨询,一聊就是半天。他把自己选育的新品种无偿提供给农民。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最近李建军正在准备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最有价值的论文,应写在泥土里。”他时常对自己的学生讲,科研不是做“锦上添花”的文章,而是搞“雪中送炭”的技术,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让技术“长”在泥土里。在李建军的手机里,至今存有1000多个农民的电话号码,只要农民朋友来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耐心解疑答惑。一年里他有半年时间坚守在农村,足迹遍布太行山区和黄河滩区。

  只争朝夕,持续奋斗,科研工作让李建军无比充实,也收获满满。由于李建军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并承担着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科研指导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他还获得了2022年度“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河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工匠人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