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密集发力优化营商环境,带来了啥?

解禁“路边摊”,优化税收、政务......“升级版”措施促进消费回暖、激发企业活力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开年以来,各地掀起优化营商环境的热潮。辽宁、江苏、海南等多个省份召开大会,部署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吉林、河北、浙江等地也通过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实施专项行动等方式,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小到解禁“路边摊”,大到推出优化税收、政务和投资环境相关举措,这些“升级版”措施促进了消费回暖,激发了企业活力,增强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解禁“路边摊”促进消费回暖

  为促进消费回暖,让“烟火气”回归,今年以来,多地出台相关举措明确将有序放开设摊、允许外摆,以提振消费活力,扩展城市商业形态。

  1月,北京发布《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51项改革任务打通痛点堵点,其中包括规范商圈外摆经营等内容;2月,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区人民政府会同市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划定设摊开放区,设置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

  此外江苏、云南、浙江杭州、甘肃兰州等多地出台相关举措,松绑店家外摆和个人设摊等户外商业经营。

  对于解禁“路边摊”,网民纷纷表示支持的态度。许多网民以“便民”“性价比高”“热闹”“有生活气息”等评价路边摊回归都市生活,认为路边摊能够“聚集人气”,“在激发消费潜能的同时,助力城市焕发新活力”。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允许商业外摆能够促进民生经济,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老百姓收入增长,同时也是活跃经济末梢循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政策的加持下,以“小店”为代表的个体工商户们正在迅速恢复活力。多地商业区热闹红火,店铺里人头攒动。

“优化版”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

  在多地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中,多个省份都强调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从各地具体举措的发力点来看,都提到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简政放权、提高服务质效等。

  比如江苏提出,要坚持“五个环境建设”一体推进,政策环境着眼综合更优,市场环境着眼公平有序,政务环境着眼高效便利,法治环境着眼公正透明,人文环境着眼亲商安商;辽宁提出,要聚焦解决经营主体关切的突出问题;海南提出,要从四方面抓好营商环境建设重点工作,比如推动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业活动,扩大消费和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随着多地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陆续落地,相关企业的市场预期有所提振,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意愿也同步提升。

引资新政策增强中国市场吸引力

在各地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举措中,积极推进引资新政策,推动外资大项目加快落地,也是重要一环。

  北京、上海、广东等重点省市一直是外商在中国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近一段时间,北京和上海出台了多项举措以支持更大力度地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营商环境更具国际影响力。广东、浙江等着力打造品牌招商活动,强化对战略性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引资力度。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1月~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0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吸引外资实现了“开门稳”。一季度,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同比增长25.5%。越来越多的新设外资企业落户中国,扎根生长。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表示,继续发挥重大外资项目专班机制作用,推动总额达1700亿美元的前6批项目加快落地实施。截至4月底,前6批重大外资项目已经完成投资630亿美元。相信随着各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更多外资“愿意来”“不想走”!

据新华网、《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