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交契半因书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生活中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朋友,比如球友,与你在挥洒汗水中体会生命的愉悦;比如“驴友”,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同享受无边的风景......书友则比较特殊,可以让你在寂寞中感受一丝温馨,在孤独中享受一种慰藉。
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是一种本能,也是一份本分,而生命中拥有几位书友,则是一件快意人生的事。
我很庆幸,在不算太长的人生中,我有几个书友。一杨姓友人,酷爱古诗词且颇有研究,他总是可以将内心的细腻流于笔端,写成几行诗句,发于抖音之上。每每读之,总有灵魂契合之处。还有一晏姓朋友,爱好历史,并加之热忱于文化研究,常见其文章见诸报端。深读其文字,也必有所获。除他们之外,还有一批爱好读书的朋友,家中都有一书架,放满了一层层的书籍,涵盖多个科目,让人艳羡。
这些热爱阅读的朋友,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少年心性。他们仍像刚刚打开阅读大门的中学生一样,兴趣浓厚,广泛阅读,买书、藏书、荐书,热情似火。相互之间谈天说地,总是不自主地说到在读什么书,相互推荐自己的好书。
至于这些书友,我有一个深深的感受,因为读书,彼此之间心灵契合,惺惺相惜,相互之间总能够促膝畅谈许久,意犹未尽。生活中是需要有几个书友的。也许我们之间的生活重叠并不多,工作也没有过多交集,但是因为读书一事,找到了相互“懂我”的那个人,彼此间心与心的距离更近,天马行空的灵魂仿佛也有了一个支撑点。
也许就是因为读书这一点,我们的生活不再简单枯燥或者重复无味。
这些年,我去过不少城市,每到一座城市,首先去查找这座城市的书店在哪里。在南京,“先锋书店”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而我所生活的郑州,大街小巷遍布了大大小小的“郑品书舍”,这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件阅读的幸事。
多年前出差去西安,明月之下夜游唐城墙遗址公园。漫步之时,看到一家精致的小书店“阅己书屋”安静地矗立其中。走进之后,豁然开朗,两层的小建筑,装饰得别有风趣,不少人驻足于书架边,翻看着最新上架的新书。那一晚,一座城市的夜晚,都被这家书店的那几盏灯点亮了。于哈尔滨出差之际,在中央大街上看到一家书店,走进去后,琳琅满目的书籍给人内心震撼。原本大街上熙熙攘攘的声音瞬时在耳边安静了下来,仿佛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买下一本情感小书,携书远观索菲亚大教堂,困顿许久的内心慢慢地安静了下来。在回程的飞机上,我看完了那本书,萦绕于内心的情感挫折也消散大半。
一座城市,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书店,仿佛是被注入了灵魂,浸润着这座城中的人。也让我们这些外乡过客,有了走进这座城、读懂这群人的最佳切入口。
每个人都是需要读一些书的。放开工作之硬性需要不谈,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难道不需要一些“书趣”来支撑吗?
无论是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读书之时,萦绕于脑海中的思辨,对古与今的对视,于自我个体与时代大潮的碰撞,即便是生活中的一些磕绊困惑,几页文字中的点墨,也许都能给予很大的生活慰藉。曾几何时,我也深深陷入彷徨与挣扎之中,内心苦闷无处诉说。开展“自我治疗”的第一步,便是将内心的不安与矛盾,写于纸面之上。多年之后,再回看这些文字,当时的几行几笔,却构成了我最为真实的生活图景。我不仅感慨,当初的几行文字,拯救了曾经濒临崩溃的生活。
生活是一场大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角色,或轻或重。有人拨弄着生活的浪花,乘势而为,成为聚光灯下的宠儿;有人拼命地活着,尝试在时代大幕上投下些许残影。每个人的故事不尽相同,但都无比真实。
那些让人泪流满面的生活叙事,无一不是对人生的真诚演绎。而这些真实的你我故事,成为这个大时代的最佳注脚。它不仅真实地发生在当下的每时每刻,也蕴藏在一本又一本的书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