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时要仰头?鼻炎可自愈?权威专家“打假”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误区一:鼻炎可自愈,无需治疗
鼻炎的患病率远比你想象中要高,但生活中很多人对鼻炎的态度却是不用治,可以自愈。
急性鼻炎(感冒)确实有时能挺过去,因感冒本身是一种防御机制,是一个自愈的过程,有些可以不药而愈。
但急性鼻炎久治不愈很容易熬成慢性鼻炎、鼻窦炎、中耳炎、咽喉炎、咳嗽、哮喘、头痛、头晕、记忆力差、嗅觉下降、鼻出血等。而且鼻炎也可能是属于过敏性鼻炎,在春秋换季之时,夏季吹空调后出现鼻痒、流清涕、喷嚏连连等症状,若不理它可能会进一步引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特应性皮炎等。
正确做法: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更容易感冒导致急性发作,进入恶性循环,使鼻炎反复难愈。因此鼻炎患者要在症状比较轻的时候采取治疗措施,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生活上注意起居、保暖,多运动。不抠鼻子,不搓鼻。
误区二:鼻出血时头后仰
流鼻血很多人都经历过,尤其是在夏季,更容易上火流鼻血。还记得小时候流鼻血,大人总会说“赶紧把头仰起来”,小时候的我们大多照做不误,但这样真的是对的吗?
事实上,流鼻血时仰头不仅错误,而且危险!流鼻血时仰头,血液会通过咽喉,进入食道、胃肠道,刺激肠胃让宝宝呕吐;出血量较多,血液还有可能流入气管,引起呼吸困难。
正确做法:将身体前倾,以手指按压出血侧数分钟,或以干净的卫生棉球填塞出血侧止血,最好不使用卫生纸,如出血较多且难以止血,应尽快到医院止血。
误区三:耳朵进水就会发炎
常常有人在洗澡或游泳后担心耳朵进水了,会不会发炎,会不会影响听力?甚至有人因为害怕游泳后耳朵进水导致中耳炎而不敢游泳。
正确做法:一般情况下,外耳道偶尔进点水,只要鼓膜完整无破损,水进入不了中耳腔,不会引发中耳炎。但如果水太脏,又没有及时清理,有可能导致中耳炎。所以在游泳时必须注意生理卫生,否则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炎,有耳痛、流水等,进而引发中耳炎。防止耳朵进水是预防耳病的重要手段,游泳时,可以将耳朵用耳塞堵住,若不慎进水,及时将耳道里的水清理干净,洗脸或洗澡的时候也要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只要及时清理,耳朵进水也没那么可怕。误区四:耳鸣只要能忍,就无需治疗
耳鸣除了由耳朵本身病变引起,也有身体其他部位病变导致的。耳鸣一般是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病变的信号,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信号之一,而且长期耳鸣还会影响人的心情和精神状态。
正确做法:形成耳鸣的原因相当复杂,需要详细分析检查病因,才能合理用药,有效治疗,所以耳鸣不是小问题,患者不容忽视。
误区五:小孩打鼾没问题
许多老百姓认为,人睡觉时都会打鼾,小朋友打鼾也不会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但是时间久了后,会发现小孩的记忆力不佳,上课精神不集中,甚至面容有些改变,才带去医院检查治疗,这时可能已经为时已晚。腺样体肥大易诱发儿童鼾症、容易形成腺样体面容、易患气管炎、易造成儿童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正确做法: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与身心健康,但因为许多父母经验不足,往往对该类疾病没有充分认识,导致延误治疗时机。
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