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爱玲:

以精湛之术治病 以仁爱之心救人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杜爱玲正在工作

□记者李蕊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神经内科建立于1953年,是医院重点临床科室之一,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河南省卫生厅授予“河南省医学临床特色专科”,主要治疗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疾病、肌肉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内科建科60余年来,成功诊治、抢救了大量重危、疑难病人。

  今年45岁的杜爱玲是神经内二科主任。该科已经形成了针对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癫痫、急慢性酒精中毒、颅脑损伤、痴呆及各类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特色科室。近年来,神经内二科开始为社会各阶层提供有关老年期神经心理学或多动症、抽动症等儿童期神经心理卫生咨询和专业核心性服务。“在一些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收治的绝大多数是脑血管病患者,可我们专科医院的神经内科,收治的除脑血管病患者外,还有多种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患者。”杜爱玲说。

  杜爱玲是医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目前担任河南省医学会抗癫痫分会委员、河南省神经精神康复分会委员等,是河南省研究生课程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主要参与人。她擅长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痴呆、器质性精神障碍、脑病康复等疾病的诊治,近年来发表相关文章50余篇,参编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及《精神疾病案例诊疗思路》等4部,主持厅级课题3项。此外,杜爱玲还教书育人,积极进行科研,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多次获得医院的优秀医师及学校的优秀教师称号。同时,具有教授和主任医师双职称的杜爱玲,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

  杜爱玲200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即在该科室工作,至今已经18年了。作为医生,她尽心尽责做好每一天的临床工作,对疑难病例不断探索,精益求精,力争让患者尽快康复,回归社会。杜爱玲清楚地记得,2018年,科室收治了第一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患,当时这种疾病还不多见。患者因为精神症状入住精神科,经会诊后转入神经内科,病情不断加重,甚至出现了意识不清、不能进食,大小便失禁、肺炎、消化道出血等情况。鉴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杜爱玲一边建议家属考虑转入上级医疗机构救治,一边根据患者病情查阅有关资料给予先期治疗。患者家属经过多方咨询后,决定还是留在该科室继续接受治疗。于是,杜爱玲一边密切关注患者病情,一边翻阅大量资料,给予有效治疗。25天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并有所好转,45天时,患者康复出院。“如果说是医生救治了患者,那么同时,患者也成就了医生。”杜爱玲欣慰地说,这个不断探索直至收到成效的过程让她很有成就感,因此她也非常感谢病人的配合和家属的信任。而她从内心深处认为,医患本是一家,是一个治疗联盟,只有医患双方互相信任,共同与疾病进行斗争,才能解除病痛,恢复健康。

  为患者看病是医生的职责,有些患者为了寻求“心安”,喜欢给医生塞个红包表示心意。遇到这种情况,杜爱玲都会婉拒,如有婉拒不了的,她就先“收下”红包,然后用红包给患者缴纳住院费。不仅如此,她有时候还会“倒贴”患者。曾经有一个患者家庭非常困难,出院时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杜爱玲得知此事后,连忙拿出300元现金送到患者手上,助其返家。对患者富有同情心,尊重患者的尊严,真诚地与患者及家属打交道,杜爱玲任何时候都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救死扶伤,不辞劳苦。

  对生命常怀敬畏之心,对患者保持关爱之情。杜爱玲说,生病不可怕,要心存信念,把病魔看作挑战,把信念当作武器。人们无法选择疾病,但可以选择面对疾病的态度,越坚强、越乐观、越积极面对,治愈的希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