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写封感谢信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赵长春(新乡市)

  从冬天到春天,春天到夏天......村委会老主任说,你得给我写封感谢信。

  老主任一直这样说。其实他的意思是让我替他写封感谢信。

  袁店河的人说话,干脆直接。他说,跟你说了好多次了,你到底写不写?要不然,我就花大价钱,请人家比你更著名的作家来写。

  在老主任的眼里,他觉得我把故乡的人、事写了出来,演绎成了一个个故事,算得上作家。

  他就坚持让我给他写封感谢信。

要写的这封感谢信,也是有原由的。春节,我回家比较晚,在农历腊月二十八远近明灭的鞭炮闪光中和硝烟弥漫的气味中,我进了村口。以往,我习惯把车停在前面的一个村子,发小家的大门前,临路,宽敞。然后,再步行回家,大约一公里的路。

  虽然不算远,但路窄,崎岖。在雪水泥水的搅拌下,成了泥浆,很不好走。这也是每每回家我被爱人和孩子吐槽的原因之一:进村的路,太不好走。

  可是,这个腊月的这段路上,一派热闹。男女老少,拿着铁锹,清理路面的垃圾。年轻人居多,主要是大学生。改革开放后,村子里考上大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现在大学生更多。不管重点院校还是普通本科。这些孩子们回来了,他们都觉得应该好好把村口的路修一修了。

  修路,是一个大学生倡议的,他说,咱们每次回来,总是踩泥巴,踩雪水,为什么不修一修呢?

  有意思的是,他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反应。现在,微信群多,故乡的微信群也很热闹。早年已经毕业并且做了大生意的一些老乡说,你们行!我给你们发红包,干起来吧!于是,这个事就热闹起来了,修好进村的路。

  对此,有不少的评价和反应。我呢,总觉得他们是为拍照留存。他们拉着横幅,以大学生志愿者联盟和志愿服务的名义。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在做学校布置的寒假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拍照片以此为证而已。

  可是,他们做得很认真,从农历腊月初,到过年,歇了几天,继续热闹地干。我在家只待了几天,就回城了。

  没想到的是,在整个寒假期间,从农历腊月到正月,这些大学生们不仅是清理了路,还硬化了路面。村口,路口,老树,旧面坊,老水车,这些地方还做了文案:我在故乡很想你!你来,面如花开!水车悠然,故事流淌......把那条路布置得很有文艺气息。我看见他们在微信群、朋友圈中发的照片、文案:这里是同享春天的地方。

  确实,春天在这条大约一公里的路上很妩媚。长上坡,蜿蜒曲折,通到我们的村庄。村后是山坡,坡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特别是杏树,樱桃,桃树。一棵一棵,一园一园。春天的时候,花特别多,花儿朵朵,一片美好的春天。

  夏天呢。麦黄杏,红樱桃。还有五月仙桃。接着是六月的小笨杏。酸,甜,红,黄,很能让人流连忘返。只不过是人少,就因为这段道路的不好。

  对于这种创意,我没有抱多大希望,觉得不过是年轻人的网络热闹,我就悄悄地退了群。

  又一段时间过去了。这个夏末,老主任又给我打来了电话,说,你一定得给我写封感谢信!

  他的意思是说,因为这条路,因为在各地的大学生在各自的朋友圈中的发送和推送,小村子热闹起来了,来玩的人特别多。村里人就把一些土特产摆出来了,就在村中十字口的老槐树下。有人来玩了,来吃饭了,住下了......老主任说,你看,学生娃们修了这一条路,让一切都好起来了。你得好好写封信,感谢感谢这些大学生!

  老主任要求我给各高校发去一封,让人家知道咱们这些孩子在这些大学里学得很好,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为村里建功立业,他们用所学的知识为小村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按照大学生们的计划,他们要把故乡打造成一个文旅小镇。村里有石头房,石磨,古树,小河,有一些很好看的地方,还有好玩的地方,还有好听的故事,还有那么多优美的传说,他们觉得都能挖掘出来,宣传出去。

  这些年轻人,遇上了这么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就应该有新的故事去讲,有好的梦想去实现。

我怎么去写好这封感谢信呢?

我又进了故乡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