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预约难”的难题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86亿,同比增长46.5%。暑期叠加几年积累的旅游出行需求,让许多景区的客流短时激增,出现了“预约难”现象。

  比如,有的知名景点接待能力本来不小,但因为延续了疫情限流措施,接待游客数下降至低位后尚未恢复;有的优质景区坐拥独一无二的资源,根本不愁客源,无心解决预约难题;有些博物馆,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预约人数考虑不够......

  值得欣慰的是,这几天,有的地方已经开始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比如,博物馆适时延长开放时间、开展夜场文化活动,一些“一票难求”的热门场馆也开始适当增加门票投放量或预约名额,满足群众参观需求。

  解决景区“预约难”问题,也对景区服务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旅游的期望从“看山看水看风景”逐渐转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客流峰值,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创新服务的提醒。一方面,在旅游淡季设计一些有内涵的游览活动、带流量的话题设置,能够吸引游客错峰出行,缓解高峰压力;另一方面,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优质景点的新业态、新主体、新场景,给游客提供“第二种选择”。优质景区应该匹配优质服务。一些景区、场馆要尽快从疫情限流的状态中“复苏”,回应群众诉求、完善预约机制,把群众的“吐槽点”当作改进工作的“着力点”,把行业发展的“痛点”变成创新服务的“起点”。只有在解决“新矛盾”中找到服务的“新增量”,文旅行业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让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据半月谈、都市快报、广州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