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建军的“得”与“失”可以悟到什么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姬国庆
李建军是新乡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党总支委员兼办公室主任。2017年12月,受上级党组织派遣,他到齐寨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任第一书记后,他迅速完成从“医务工作者”到“乡村干部”的角色转变。(《平原晚报》7月21日A05版报道)
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对当前的工作岗位满意吗?你能放弃城市生活,到农村帮扶5年多吗?
就笔者的感受而言,第一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毕竟,上有老、下有小,到农村帮扶5年多肯定会影响到家庭生活,肯定会“失去”很多。
然而,李建军以长期驻村的实际行动,给了上述问题一个明确答案:李建军驻扎农村,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干一行,爱一行,说明他对驻村帮扶工作是非常满意的。
2017年12月到现在,李建军在齐寨村驻村5年多。他能够5年多如一日长期驻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担当与作为。
特别是2021年2月,驻村届满须返回原单位工作时,封丘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向市委组织部驻村办发出公函,对李建军进行挽留。
是留下来继续驻村,还是返回原单位工作,这也是一道“得”与“失”的单选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呢?
更加令人感动的是,虽然李建军是家中独子,虽然老母亲年近九旬,虽然他已经驻村多年,但是他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利取大义,毅然选择让齐寨村“得到”自己、让家人“失去”与自己团聚的机会。
通过这条新闻配发的图片看到,李建军给人的印象是其貌不扬,很难想象这个在人群中并不显眼的身影,骨子里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和能量。
我们通过新闻还可以感知到的是,5年多,李建军“失去”了很多,“失去”了在城市居住的安逸,失去了与家人相聚的其乐融融,失去了照顾九旬老母的孝心......
李建军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是也“得到”了累累硕果:齐寨村退伍军人齐国松成为养鸡大户、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戈谢病患儿晨晨的巨额医疗费得到解决;齐寨村“摘掉贫困帽,创建县级文明村,再创市级文明村”;个人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新乡市卫健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毫无疑问,李建军的“得”与“失”,不仅是一种工作抉择,还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可贵的人生境界。李建军能够坚持5年多如一日驻扎在齐寨村,是需要耐心与担当的,难能可贵。
李建军扎根农村5年多给我们的启示是,不管在哪个单位工作、从事啥岗位,都应当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得失观,正确看待自己的“得”与“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前工作,像李建军那样,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