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香悠远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夏如墨(封丘县)
民主路上有几棵国槐。以县政府大门为界,西侧有一棵,东侧有两棵。这几日我常常看见它们在朝晖或夕阳里,发出温柔的光焰。在这样的夏末秋初,正是它们的花季,绿叶里开出了小小的米色花朵。
几个放了暑假的年轻女孩子在树下徜徉,听见一粒槐米从十几米高的枝头上,飘下来,缓慢落地,发出“嗒”的一个声响。每一朵花发出的声音,汇集起来,在光阴里组成一幅画,使得这条走向黄池路需要逐渐上行的低洼而窄仄的街道,竟显出了几分悠长而耐人寻味的意蕴。
再次注意到这种美丽的生物,是在宋源文化街的北头。其时是去一家面包店,推开木质的门,里边简洁清冷,架子上展示着亚麻籽法棍、小众的肉桂、香草冰淇淋泡芙、碱水朗姆提子奶油......一个姑娘在柜台后,按照预约帮我挑好了产品,笑语盈盈地介绍它们的配料和特色。
走出店来,街两侧是琳琅满目的店铺,车辆川流不息。两列行道树就是国槐,灰黑色的树干、纵裂的纹路,树叶是墨绿的椭圆,米色的袖珍花朵在这二十米高的枝繁叶茂里并不显眼。
但她开放着,在这个八月的下午,轻轻飘过我的眼前,落在地上,也并不显眼,一如树上那些花投射的影子。
但究竟是什么,深深打动了我。
是秋天的槐花落蕊,是姑娘清新的面容,还是这庸常却永远意犹未尽的生活?
这么说未免有点小文艺,其实国槐有一个大气的名字,叫“中华槐”,原产中国。《本草纲目》中记载:“槐之言怀也,熏怀来人如此也。”国槐因寓意怀念家国,备受海外游子青睐。
《说文》称:槐,木也,从木,鬼声。在古人看来槐树有助于怀念故人,决断诉讼,是公卿的象征。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面对着三槐者为三公座位。后世在门前、院中栽植有祈望子孙位列三公之意。民间俗谚“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有祈望生财致富之意。
将槐花浸入水中,水会被染成鲜黄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槐花作为染料使用,染出的颜色叫“槐黄”。大约汉代以后,黄色成为了尊贵的颜色,隋唐以后更是皇室的代表色。唐代还有“槐花黄,举子忙”的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宋代苏轼有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鼓励“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友人董传不惧挫折求取功名,并预祝他黄榜得中。
记得小时候,我们把国槐称为黑槐树。她的果实很特别,呈串珠状,绿色还有点透明,拿在手里,晶莹剔透。轻轻一捏,皮破水出,沾在手上黏黏的。这其实是槐豆胚乳。除去这层黏液,是一块白色半透明的胶质物包裹着的胚芽。放进嘴中咀嚼,一股槐香的味道充溢了口腔,且格外绵长。如今,槐豆已经成为了珍贵的食材原料和药材。
封丘有一棵名槐,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桥驿。《中国名刻辞典》记载,“此树为赵匡胤兵变时拴马的国槐,后人为追念宋太祖,称此树为‘系马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蔚然葱茏的系马槐如果是北魏时期所植的话,那么现在就算看到的是它加了防腐护膜的真身标本,也是一件令人震撼的事情。它遒劲、虬然而苍茫,身边的小树也已经长大,与肥硕的石马一起,使千年历史成为可触摸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