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牛新印(新乡县)

  那年的麦播时期,总是灰蒙蒙的天像被谁戳了个大窟窿,一拨又一拨的雨不是下着,就是准备下着。缠缠绵绵地。

  原本一个星期就可以全部播种完的小麦,较往年持续了二十多天。小麦的出苗和苗情参差不齐,这给今年的麦田冬季管理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这天早上七点还没出门上班,手机“叮铃”一声,一个微信消息过来了。老杨拿过手机翻看:“大部分区域都了解安排过了,今天咱去较远的滩区看看吧!”这是省农科院的忘年交王老头发来的。回复:“好。”“发个位置。”老杨便匆忙地吃了点儿东西,提着包向单位奔去。

  司机小刘问:“咱去哪里?”老杨说:“我有位置,你开车我导航给你。”导航开启,车程要两个半小时。出了市区,看着车窗外青黄不一的麦田,老杨来了精神,摁下车窗玻璃,探出了头。这一块浓绿的麦子应该是几号种的。那一块绿的是几号种的,发黄干叶的是几号种的。司机小刘不知听进去了没有,时不时地“嗯、哦”着。

  跟着导航,车驶进了乡村路段,老杨突然要下车,司机以为老杨要方便就靠路边停了下来。老杨朝一块刚看到嫩芽的麦田走去。

  过了一二十分钟,老杨回到车前。“播种这么晚还播这么深,把种地当儿戏啦?回头提醒我给这个县的农技站长打电话。”老杨“啪啪”地拍了拍手上的土,跺了几下鞋上的泥,黑着脸坐上了车。

  按照导航的指引,车在乡村小道上蜿蜒前行。在前面急转弯处,站着三四个人,一辆奔马车上装着水泵、水管、水带占据了一大半的路面,挡住了车的去路。

  司机小刘抢先下了车,让他们赶快挪开奔马车。老杨也下了车,竟和蔼地和那几个人聊了起来。“你们这是要浇地吗?那是你们的麦子?”其中有人认出了老杨,喊着“杨老师”并拉着老杨的手往地里走。

  几个人都围拢过来,老杨便询问其前茬作物种的什么?底肥施了多少? 种的什么品种?播量多少?啥时候种的?问了一遍,老杨还拔起一些麦苗就麦苗的发育长势给大家讲了起来。“千万不能用老俗话说的: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了。要因地制宜,要根据自己地块的土壤、肥力、墒情、苗情适时科学管理,才能高产丰收。”几个人都听迷了,其中两个人手中的早就掏出让老杨的烟卷都僵硬在手里了。

  大家热情地请老杨到他们家吃顿饭。老杨才意识到到中午了,看看表十二点多了。老杨给他们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就上了车。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奋力地舞动着摇把启动了奔马车,让开了路。

  距离王老头发给的位置还有十多公里,老杨的电话响了:“胜利,骗老头的是不是,这都几点了?还连个人影都不见呢!”电话是王老头打来的。老杨谦逊地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马上到!马上到!”

  司机小刘开始加速了,拐来拐去又好大会儿。老杨说:“不对!这就是王老师发的位置了,咋不见人呢?

  四周是茫茫的麦田。

小刘回过神来:“这里是三县交界的地方,过去前面的大河就到外省了,信号和定位都会有偏差。”

  电话又响了起来。“胜利,你再不来我就走了,想饿死老头呀!”“别,别,你再发个位置。咱去乡里找个地方吃饭。”“你都没看几点啦?哪里还有开门的饭店?我在这个村西头路北一个烧饼摊等你。”看起来王老头真生气了。

  车又转了一圈,来到一个村子的西头,老远就看到一个满头白发但精神头很好的老人。下了车,老杨和老人互相看了看对方脚上的泥土。

  老人反而佯怒地笑着用手指着老杨:“胜利你都这样骗我呢,让老头在地里等你一大上午。”

  老杨快步上前,连声说着“对不起”,拉着老头的胳膊向烧饼摊走去。

  刚出炉的油酥大烧饼,冒着热气,焦黄焦黄地鼓着大肚。用一片草纸垫着咬一口酥脆软糯,围着主人家的烧饼热炉,两个人像儿时的伙伴踱着小碎步转着圈吃了起来。

  王老头嘴角上粘了几粒芝麻,老杨袖子上带着烧饼渣。

  看着两位农业大专家吃烧饼吃得那么香,小刘司机也嘴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