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全文复制
交流之行 文化之行 收获之行
全国主流媒体社长总编广东高质量发展调研采访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周新豪
这是全国主流媒体的社长总编又一次走进广东。
12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承办的全国百家主流媒体社长总编广东高质量发展调研采访先后来到广州、中山、江门,走进一线现场,零距离感受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这既是一次交流之行,又是一次文化之行,更是一次收获之行。
1交流之行
三天三个地市,这是一趟交流之行。
12月21日下午,深中通道建设工地,烟波浩渺,海风呼啸。尽管伫立在寒风中,但大家彼此交流的热情不减,你一言我一语地围着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追问心中的疑惑。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8公里。据了解,铺设海底隧道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高难度工程,海底地势凹凸不平,有岩石、砂浆,铺设海底沉管之前,要先把海底路面整平,遇到岩石层,要用重约250吨的尖状铁块从伶仃洋上空以自由落体形态砸碎海底岩石,再用大型机械将海底路基夯实、铺平。之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海底沉管放入海底进行无缝对接。每节海底沉管长160多米,宽46米左右,高11米左右,深中通道海底沉管与港珠澳大桥不同之处在于,沉管外壳采用钢材包装,每节沉管耗用钢材约1万吨。今年6月,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在伶仃洋海底实现合龙。11月28日,海底沉管隧道实现贯通,意味着深中通道的主线正式贯通。
深中通道的设计为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深圳与中山的车程,将从现在的2小时缩减为约20分钟,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也将跨海“牵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刘海陵在调研采访活动的授旗仪式上说,为进一步增强“四力”,中国晚协每年都会举办大型调研采访活动,促进同行间相互学习、借鉴、交流,提高记者们的调查研究能力和新闻业务能力。
谈到这次调研采访活动,刘海陵说,这次调研采访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实地走访广州、中山、江门等地,“全国主流媒体也会借此平台加强交流,集思广益,共话发展”。
2文化之行
这也是一趟文化之行。
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感受企业文化,在中山这座伟人故乡领略近代文化,在江门这座华侨之城品味华侨文化,“文化”成为调研采访中的又一个高频词。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自力村碉楼群、赤坎华侨古镇——在这些地方,调研采访团近距离与历史对视,与时间对话。
看到古色古香、历史底蕴深厚的中山对文化进行的“精装”,大家深有感触。
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在中国乡土建筑中独树一帜。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广东省首个和目前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3收获之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还是一趟收获之行。
在广州、中山调研时,湾区大健康龙头企业无限极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深中通道建设中的攻坚克难、奋战“百千万工程”的省级典型村,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江门,底蕴深厚的华侨文化、流光溢彩的乡村画卷,让不少参加调研采访的社长总编们流连忘返,深感不虚此行。
三天之行,大家表示,将把这些有益的经验和亮点带回去,用好融合传播的方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浪潮中,通过交流收获共识,逐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