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腊梅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刘 (济源市)
我家的老宅在济源市梨林镇良庄村,传说系清代官员康绍镛因与我天祖刘大观结为儿女亲家所赠。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村里统一规划,老宅被拆除无存。
老宅是三进院,前门有一间门楼,顶上五脊六兽,街门上方悬两米多长、八十公分宽的匾额上书写着“志洁行芳”,黑底金字,古朴典雅。门内天井间,靠东屋山墙有一棵腊梅树,何时何人所植已无可考。爷爷在世时,每年春夏腊梅枝繁叶茂,树下荫凉怡人,家人和邻居每天中午都喜好在树下吃饭。腊月花满枝头,满街飘香,路人经过时总会驻足观看。春季,爷爷经常修剪新出的枝条,天旱少雨时经常浇水。花开时节,他看管甚严,无人敢攀折,只有在腊梅含苞欲放时,才折下几个小枝,插在盛满清水的瓶内,放在他的卧室。
爷爷去世后,管理腊梅的责任落在了我的头上。我的管理十分粗放,仅在每年夏季将新出的枝条选几根留下,其余的砍去,也无需浇水,枝叶繁茂依旧。新出的枝条长到一人高时,开始发杈,两年后,我把较粗的一根砍下来,用作铁锨把儿,留下的再长一年,即可开花结籽。花期过后,把前几年开花少的老干砍去。这样循环往复,我也看管了将近四十年。看树的根部,直径有六十多公分。
老宅腊梅花香浓郁,红心黄瓣,我的女儿曾核查过,此品种叫“馨口”,属名贵品种,方圆数十里不多见。人们已仰慕已久,村里有几家试种过,都未成活。常有外地人到我家看腊梅树,曾有人欲出资两千元移走,我断然回绝。
古人云,梅以曲为美,我不以为然。在那个靠挣工分吃饭、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我只想让老宅的腊梅树长直一点,以便多砍几根铁锨把儿供我所用。村里的老者说我家是“书香门第”,我说充其量是一个“花香门第”。
前年的一个下午,我到幼儿园接孙女,看到幼儿园内展出的二百多幅儿童画作中,唯有一幅梅花图,下面写着孙女的名字,我高兴万分,让孙女站在梅花图旁摄影一张,回家后特为梅花图题一诗句“梅花香自苦寒来”。诗书画一体,我暗自高兴,家里又多了一个爱梅的人!
老宅腊梅幸运,在村里统一规划时,正好在我大哥的新居院内。它现已是村里唯一的一棵名木古树了。现在,几个叔伯兄弟的院内也都新植了腊梅树。
如今我随儿子在城市生活,但每年必回老家过春节,临走时总要折上几枝老宅腊梅,插在早已备好的花瓶里,置于大堂之上,整个春节都能闻到香味。春节后二十天,花香没了,慢慢干枯,但花瓣不缩,花形不变,这时取出枝来,摘下花朵,取几朵放入透明的杯中,冲入开水,便成了疏肝明目的梅花茶。
去年春节后,我在家多住了几日,天天品着老宅腊梅花茶,品着咏梅诗:“孤宜傍池沼,高可配楼台。无鹤尚嫌寂,有诗才肯开。院香春已破,人静月初来。更欲僧寮下,寻幽踏碧苔。”我对老宅腊梅又有了新的认识,“梅”非“霉”,实“媚”矣。我也因此填了《卜算子·咏老宅腊梅》词一首:“深根老宅植,红心黄花瓣。傲雪飘香润坊邻,路人驻足看。霜击百卉凋,独秀蓓蕾现。枝繁叶茂春夏秋,冬来花愈艳。”
惟愿老宅腊梅永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