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举措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者 李蕊

  1月24日下午,我市召开2023年新乡市重点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专场,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周景峰,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学凤就我市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分别从几方面进行了介绍。

  周景峰介绍,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2519名0岁~6岁各类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服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93.8%。全市共为3618名残疾人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20.6%,新增技能人才412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93%;新增高技能人才9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8%。

  其中,我市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方面,残疾预防和康复意识逐步提高,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而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有益补充,解决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覆盖面窄、持续性差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的保障水平,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和家庭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缓解了残疾儿童家庭因残致贫问题。

  在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方面,2023年10月,成功举办新乡市第一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展能节,全市153名残疾人选手参赛。同时开展盲人按摩基础培训,加大对盲人保健按摩师的培训力度,截止到2023年年底,我市已评出1家省级盲人保健按摩旗舰店、14家市级盲人保健按摩示范店。且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及时、真实地了解企业对残疾人的岗位技能需求,以便开展更合理更有效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及课程安排。2023年,全市共完成企业实地走访162家,其中市本级企业30家,县(市、区)132家,2090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

  下一步,市残联将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加强残疾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推进残疾人创业创新培训,使残疾人家庭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刘学凤介绍,2023年,我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补助水平和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再次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均等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去年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15.5万人,按照新的保障标准,全市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资金5.5亿元,有力有效兜牢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近年来,我市连续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标准,不断推进城乡统筹。农村低保标准与城市低保标准相比,占比由2017年的59%提高到2023年的70%,城乡之间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缩小。

  按照上级要求,2023年7月份,我市开展了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全市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4万人,排查低保边缘家庭0.6万人,低保保障面从2023年7月份的1.9%提高到了2023年年末的2.02%。全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3608人次,较2022年度增加了468人次,增幅14.9%。

  此外,在不断提高低保、特困供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进一步扩大救助对象覆盖面的基础上,全市民政部门聚焦资金发放,多措并举推动救助资金按时按标准发放到位。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全市民政部门将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真正做到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坚决扛起新时代民政人的政治担当。”最后,刘学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