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不是梅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芭蕉雨声(新乡市)
牧野小城的腊月天,能寻得的往往是蜡梅。蜡梅的花香气好闻,暗暗记下几处蜡梅开放时间,挨个儿探花,不论晴雨霜雪。
我住的小区就有几株蜡梅,数九寒天,忽一股冷香扑面,当即把人拦下。站定深嗅,循香判断源头,并非真要一探究竟,只是愉悦感袭上心头,确认蜡梅放蕾,便觉一股力量温暖周身。蜡梅是寒冬里的好朋友。
严格说来,蜡梅不是梅,传统意义上的梅是蔷薇科,多生江南地。蜡梅有自己的科属种,即蜡梅科、蜡梅属。《本草纲目》记:“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蜡梅腊月绽放,称作“腊梅”亦通。
蜡梅,在苏东坡时代才被正式命名,之前就是秦岭南坡、大巴山以及汉水两岸的普通杂木,花很香,仍挡不住人们砍下当柴烧。当然,也有文人墨客喜欢它的花,入诗文多以寒梅、黄梅呼之。
蜡梅的蜡,让我想到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蠟祭”,后写作“蜡(读zhà)祭”。蜡祭是古人年终祭祀活动,腊月举行,蜡祭时须身着黄衣黄冠的草服。孔子曾在参加蜡祭后说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经典话语。腊月,蜡祭,穿黄衣服,北宋文坛命名蜡梅时,也许想到蜡祭这事也未可知。
“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这是苏东坡笔下的蜡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这句梅花诗,写的应是蔷薇科的梅。“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说的“寒梅”是蜡梅还是宫粉梅?很多时候我们已然分不清楚诗文对应的梅花种类。
“林下虽无倾国艳,枝头疑有返魂香。新妆未肯随时改,犹是当年汉额黄。”宋人陈棣这首,咏叹的确是蜡梅的花色、香味和故事。
跑很远的路来到和谐公园,只为看看心中的蜡梅。园区东南开辟有腊梅小园,荤心梅、素心梅间隔着栽植,正好方便我比对二者的形态和香气。其实我都喜欢。能凌寒怒放,散发清澈香气,就是冬天的勇士。
蜡梅与传统梅花相比,少一些虬曲俊逸之态,率直的枝条自由伸展,倒也天真可爱。喜欢一句话:“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插的是梅还是蜡梅,已不必计较。
蜡梅花开很不起眼,香味隐秘而悄然远播,与万物闪耀的意义之光迥异,它在路人匆忙的脚步声中缓缓流逝,缥缈、虚空而笃定。
只我一个人,反复周旋于蜡梅与蜡梅之间。走着走着,春天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