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年味儿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王自亮(长垣市)
转眼间,又是新年了。大街上灯红酒绿,街道边的商铺,张贴着红红的春联和年画。红红的灯笼,提醒着人们,新年就要到来了。纷飞的瑞雪,更增添了一些新年的喜气。
小时候,过年对于孩子来说是特别欢乐的一件事。进入腊月,时间的脚步就紧了,空气里洋溢着喜悦的气息,特别是不知哪里传来的零星鞭炮声,更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
小村有集市,逢七集会。腊月的集会称为年集,人特别多,会期也特别长。这可真是实买实卖。人们大包小包往家里扛,路上还相互吆喝着,话语里充满了喜气。
忙碌了一年,奔走了一年,人们有理由让自己在这年假休息一下,亲朋好友聚一聚,聊一聊,吃点好的,喝点好的,再好好玩耍一下。
腊八,祭灶,年下来到。过了祭灶,一直到除夕,每天父母钻在厨房里,忙个不停。父亲剁肉盘饺子馅,母亲则炸油馍、炸鱼块、炸鸡块、焯藕,准备过年的菜。因为从除夕到正月初六,街上的店铺都要关门,人们备些年货,一则待客,二则也是自己食用。
到了除夕,孩子们都穿得规规矩矩的,一家人围在一块喝辞岁酒,看春晚。家家喜乐融融,暖意洋洋。有一年除夕,彤云密布,到了傍晚,忽然飘起大雪。一会儿,地上一片洁白,浑若铺了一层白毡。因为这雪,让这春节更富有诗情画意。我走出家,看到大街上处处白茫茫,家家户户门前红灯笼摇曳,在地上投下一团团光影,荡出一片片红晕。
有人走过,一个移动的墨点,后面烙下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直到现在,我仍觉得那是一个梦,一个美丽的冬天的梦。
雪就是冬天的童话,那一刻,小村安静得就像一个童话。
除夕,夜里鞭炮声不绝,童年的睡梦虽酣,但仍感觉就像浮在隆隆的炮声里一样。大年初一早上起来,青烟迷蒙,硝烟味儿刺鼻,踩着一地的炮屑,跟了大人去拜年。
每到一处院落,就有穿青黑色衣服的老人在旁边坐着,父亲他们朝那人磕头。老人挥手让着:“还磕什么?”然后微笑着,从桌上抓起一把核桃糖果,递给我们。我们的新衣服都是早准备好的,挑兜多兜大的。后来见一些孩子专门拎一个袋子。拜年回来,一个个衣服兜鼓鼓的,一跑动核桃就哗啦啦作响。
那是儿时最动人的歌谣。
其后,就是走亲戚。到了正月初七,村东的空场里搭起戏台,大戏咿咿呀呀,青衣长袖,从早唱到晚。正月十一一早,还有花车巡游,秧歌旱船。
当然,年味儿也是随时代发展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年味儿。时代在变,习俗在变,人们过年的方式也在变,但不管怎么变,家人的团圆,节日的小憩,还有在光阴的流逝中,让人体味对时光的敬畏,应该是春节永恒不变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