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市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GDP完成586.6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位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者李文奇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586.6亿元,总量居全省县(市)第9位,居我市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3亿元,税收收入完成41.1亿元,税占比达77.2%,收入总量、税收收入、税占比分别居全省县(市)第5位、第1位、第10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蝉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87位,较上年提升2个位次......”3月4日,在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长垣专场上,长垣市委常委、副市长何秋月通报了长垣市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组组数据展现出长垣经济的澎湃活力和强劲动能,长垣市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

  2023年,长垣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新乡市的决策部署,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对标新乡市委“两大跨越”“产业兴市”“十大工程”,持续打造“两个示范”,加快推进“二次创业”,深入实施“双十行动”,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具体体现在:

  经济发展动能强劲。谋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528个,完成投资583.4亿元,卫华低碳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等27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用。深度参与县域治理“三起来”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首届中原碳材料产业国际研讨会、粤港澳大湾区长垣推介会等活动,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35个。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3%。2022年度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县(市)第6位。

  产业升级蹄疾步稳。粮食总产15.6亿斤。新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30家,新获评绿色产品认证7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入选新一轮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23个,完成投资199.5亿元。现代食品产业园启动建设。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8条,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市。

  改革创新持续加力。新注册企业4636家,企业总量达到30727家,市场主体总量达到82840家。新增“四上”企业128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型平台15个、创新型企业206家,研发投入强度达3.45%,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实施城市更新项目91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9个、棚户区改造3个。打通匡城路等断头路20条,建成市政道路11千米,新划补划停车位10750个。“四通三化一规范”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经验获全国推广。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全市民生支出占比达到67.7%,城镇新增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均超额完成新乡市定目标。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1所。被评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区、全省首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街道综合养老中心、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实现全覆盖。PM2.5平均浓度下降6%,优良天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等主要指标均居新乡市第一位。恼里派出所获评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永无穷期。何秋月介绍,长垣市2024年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值保持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16亿斤以上,单位GDP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愿景催人奋进,实干成就未来。为实现这些目标任务,长垣市将聚焦新乡市“1+6+5”工作布局和“十大路径”,以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为统领,紧抓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中等城市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创新驱动、招大引强、城乡融合、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打造“两个示范”,加快推进“二次创业”,深入实施“双十行动”,着力构建“4+2”产业体系,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长垣实践,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贡献长垣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