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去年完成GDP390.8亿元
在全国县级层面第一个建成IOC城市大脑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者崔敬
3月5日上午,在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辉县市专场上,辉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广治介绍了辉县市去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用坚实的数据、成绩诠释了当地拼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迈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辉县市实践的坚实步伐。
去年,辉县市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9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6亿元,总量均居新乡市第2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2.3万元,同比增长4.8%、6.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6亿元、贷款余额351亿元,分别增长8.8%、14.5%。
新旧动能加速转化。去年,辉县市实施重点工业技改项目25个,完成技改投资26.4亿元,同比增长65.1%。欧玛汽配获评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永昌硝基肥、常乐制药成功申报河南省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常乐制药顺利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
水木孟电、永昌硝基肥入选省级绿色低碳发展标志性项目,入选个数位居全省第二位。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新增数量位居新乡市前列。
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辉县市新开工项目109个,新增投资180亿元以上。35个省市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172%,前十期“三个一批”项目签约率、开工率均为100%。1024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部完工,顺利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
当地积极构建大招商格局,京东集团、上海华维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项目顺利落地,累计引进资金80.8亿元,签约项目77个、总投资416.3亿元,签约数量、投资额度分别增长60.4%、84.5%,项目数量、招引质量实现“双提升”。
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当地积极搭建多元消费场景,举办一系列特色活动,发放“爱心消费券”560万元。该市强化商贸企业培育,新入库批零住餐限上企业45家,入库数量连续两年居新乡市首位。全市主要旅游企业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营业收入4.4亿元,旅游市场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该市新建改造城区道路9条,4条“断头路”顺利贯通,新铺设各类基础设施管网56.7公里,城镇供水、供气基本实现全覆盖,供暖普及率达80%。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完工。“保交楼”项目交付率达93.6%,超额完成省定80%交付目标。
辉县市深入开展城区点位提升行动,新增绿地面积5.3万平方米,改造公厕29座,补划公共停车泊位3477个。该市创新实施“365”工作法,建成社区居委会35个,在全省率先打造社区现代化治理“辉县样板”。
乡村振兴纵深实施。辉县市抢抓“中原农谷”重大战略机遇,两万亩的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核心区顺利建成,中原智慧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投产运营,供应智能设备130余万件(套),年产值达6.2亿元。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稳定在12亿斤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3.3万亩。
当地启动实施村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流转土地20万亩以上,培育新型农业主体423个。大力推进“三通一规范”建设,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人居环境整治“村村达标”创建率实现100%。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去年,辉县市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平均提速39%以上。“一网通办”累计办件90万余件,办结率达100%。在全国县级层面第一个建成IOC城市大脑,成为河南省唯一的“2023中国领军智慧县级城市”。
当地减免各类税费2.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7万户(次),新培育“四上”企业129家,全市规上企业首次突破600家。新晋、沿太行、鹤辉3条高速全面通车,高速出入口达到6个,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加速转变。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辉县市去年全年民生支出38.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2%。城镇新增就业920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223人。该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8021人,新改扩建中小学10所,新增学位7250个。
去年,辉县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比例达83%,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群众诉求2.2万件,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4.7%,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5%、2.9%。社会大局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