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芽儿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赵长春(新乡市)

  春天还有一种吃物:茅草的嫩蕊,俗名茅芽儿。得读儿化音,能透出茅芽儿本身的柔和。

  坡地,冈上,河边,沟渠,茅草泼皮得很,哪里都长,将地表把得严严实实的。如果茅草不侵犯好地的话,是种好草。

  茅草是能够给予我们的一种吃物,我们就觉得是好草。

  我们,是指小时候的我们,正是上蹿下跳的年龄。一放学,家都不回,春天正好,天黑得也晚了,我们就去寻茅芽儿吃。

  三月三,茅芽儿尖。我们唱着一支儿歌,翻来覆去:“吃茅芽儿,屙套子,给你老娘编个大帽子......”老娘是外婆的意思,不知道这首儿歌的主题表达什么。现在,再想,词也记不全了。

  我们如此的欢快是因为有茅芽儿可吃。童年的记忆里,总是饿得慌,上学,放学,总是想找吃物。在春天,真好,三月的前半月,可吃茅芽儿。找到正在出花的茅草,轻轻一提,就拔出一条来,像眉笔。剥开外面嫩青的皮,露出里面的柔白,举起来,触及鼻尖,再放进嘴里,软、滑、香、甜,来不及咀嚼,就下肚了。

  关于从茅草的顶端取出茅芽儿,可用的词有拔、提、薅、抽......拇指和食指对捏着茅芽儿的锥帽中部,轻轻地、耐着性子,悠着劲儿向上提,一声短促的响,一根完整的茅芽儿就出来了。用劲儿大的话,或者提快了,茅芽儿就断了。和抽蒜薹一样,用的是巧劲儿。

  不过,蒜薹辣,满手的辣味儿。茅芽儿的味儿是春天的味儿,甜甜的、软软的、滑滑的。我们喜欢剥出一捧来,一口吃下去。吃多了,一样饱肚子。

  茅针、茅锥、茅揠、茅蜜、茅荑、茅笋,都是这种吃物的名儿。在故乡袁店河,叫茅芽儿。反正各地有各地的叫法。

  茅芽儿入药书,因为其是一味中药,可驱火、止血、解毒。春天,阳气盛,流鼻血,就可用一把茅芽儿,揉搓碎,堵塞即可。或者身上有了痈肿,煮沸老茅芽儿,就是完全开花的,喝了就能慢慢消肿。或者挖出茅根,洗洗、煮沸,喝水效果更好。

  茅根,就是茅草的地下茎,白色,匍匐横走,密被鳞片,一节一节的,咀嚼起来,有股甜梢儿。尤其是到秋后,犁地时,父母从地里回来,会捎回来一把,可以让我们尝鲜,还可以挂在向阳的墙上,晒干、煮水喝,去秋燥。

  现在,不会再有人这样沉醉于那种寻找了吧。

  前两天回故乡,一早在袁店河上转悠,很偶然,看到一片盛开的茅草。还是写写吧,好记住一种难忘的过去。

  其实,过去,很久远的过去,人们就吃茅芽儿了——《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意思是一个美好的女子,约一男生到城墙角,送他一把茅芽儿。男生舍不得吃,很宝贵地珍藏着......

  扯远了。春光正好,寻茅芽去,还回到袁店河边,看看儿时的小伙伴,有没有也回去。万一偶遇了呢?要是人家又给我茅芽儿,一定不会再傻乎乎地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