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新医第一临床学院开展应急救援培训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张延)3月21日,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及安全逃生演练活动,50多名学生参加了实战演练。

  培训中,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培训中心的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应急救护理论知识。演示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使用现场的心肺复苏模拟人进行了模拟练习。

  培训中心的老师告诉学生们,患者心跳停止超过4分钟—6分钟,会对大脑带来不可逆的损害,而在心跳停止4分钟以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抢救成功率可达50%以上,因此抓好“黄金4分钟”尤为重要。

  “叫、叫、C-A-B”是心肺复苏的口诀,第一个“叫”指呼叫患者,拍患者肩部确认有无意识和呼吸;第二个“叫”指呼叫120求救;“C-A-B”是进行胸外按压—打开呼吸道—进行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后,若患者未恢复呼吸及心跳循环,则重复“C-A-B”步骤,直到医护人员赶到;若患者已恢复,可让患者采取头偏一侧的复苏体位。

  培训中心的老师告诉学生,配合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AED)可以大大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在火灾逃生演练环节,学生们进入浓烟滚滚的“火灾小屋”。按照逃生要求,学生们立即捂住口鼻,弯着腰,迅速从安全通道疏散。不到5分钟,50多名学生全部安全“撤离”到安全地带。整个演练过程分工明确、规范有序,取得圆满成功。

  新乡医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习掌握应急救援知识,不仅能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还能在关键时刻救助他人,这是一名医学生的必备素质,也是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一次实战经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