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常村镇开启乡村旅游“4A”时代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李蕊)3月24日,记者获悉,2024年春节以来,辉县市常村镇全面贯彻落实全域旅游理念,充分挖掘镇域旅游资源,实现村村有特色,处处有景色。以五龙山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对镇域基础设施、人居环境、配套服务进行提质升级,绘就乡村旅游发展新画卷。
据了解,该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汲取先进经验,探索发展全域旅游的有效途径,引进和打造精品民宿,在风格、品牌化、本地生活体验和管理模式上先谋后动,规划前置,积极构建“4A”引领全域旅游格局,高质量打造黄金旅游地、“4色”精品全域旅游带。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奠定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石,该镇按照“一红一绿一静一动”全域旅游带建设思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史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服务活动场所。推进完善旅游交通“骨架”,积极推进西环路提升改造项目,截至目前,项目预算、现场勘测、施工方案已完成;对停车场和游客通道进行完善及翻新,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村民文体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镇域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升。修复生态环境综合体系,着力推进还林、还耕,复植、修复山体。各村因地制宜,栽种高杆石楠、桂花、法桐、海棠等品种5000余株树木,提高村庄绿化美化水平。建成辉县市东湖森林公园,大幅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和景观功能,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百姓共享共赢的生态资本。精准治理优化人居环境,遵循乡村历史和文化风貌,针对区域遗留环境问题,实施厕所革命、自来水入户、光纤进村等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为村民及游客打造“步步有景处处是画”的特色乡村景观。
培育特色旅游新业态,围绕“快进慢游深体验”,推动景区由单一观光模式向多元业态模式转变。打造高质量夜游经济,聚焦夜游夜娱、夜食夜购,营造“白+黑”全时文旅消费体验,稳步带动了乡村旅游景区周边农家餐饮集群化规模化发展,辐射带动了周边60余户群众发展“夜间经济”。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将旅游民宿向“文宿”转变,计划打造集生态旅游、特色文化民宿、龙醒康养中心等为一体的精品民宿文化集群。
开展旅游人才引进,因材施教培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一批有情怀、懂开发、善运营、会管理的新型本土人才,加强各单位紧密合作,着力推进示范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