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生与醉汉冲突被刑拘
几大细节或影响责任判定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中新网北京4月17日电大学生与醉汉冲突被刑拘一事有新进展。
16日下午,涉事学生父亲孟先生告诉中新网,该学生已被取保候审,于当日凌晨回家,等待进一步通知。
据媒体此前报道,3月31日晚,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内发生一起校外人员与学生冲突事件。该校一位女学生取外卖时与三名醉酒男子发生口角,三名男同学发现后进行了制止。此后三名醉酒男子闯入学校,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在校生小超(化名)致一名醉酒男子头部受伤送医。4月1日,小超收到了警方的拘留通知书,显示他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羁押在济南市看守所。
16日,孟先生表示,小超已被取保候审,于当日凌晨回家,目前在家等待进一步通知。“孩子状态还可以。”他说。
警方:案件仍在调查中
济南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一名工作人员16日称,案件目前还在调查中,不方便透露办理情况,后续会有通报。
此前,据央视新闻14日报道,公安机关对网传“大学生与醉汉冲突被刑拘”相关情况高度重视,已对案件提级办理,于12日成立多警种组成的专案组进驻高新区公安分局,并邀请检察机关同步介入案件,给予指导监督。济南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调查情况将适时公布。
孟先生表示,目前现场监控视频警方已掌握,他暂未被通知新进展或新消息。
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事件发生后,网友对涉事学生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展开了讨论。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蓝天彬律师指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因琐事发生争执,双方均不能保持克制而引发打斗,对于有过错的一方先动手且手段明显过激,或者一方先动手,在对方努力避免冲突的情况下仍继续侵害的,还击一方的行为一般应当认定为防卫行为。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是认定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核心价值判断。”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说。
许浩称,区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关键是,面对不法侵害人进行正当防卫,在“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严重后果”时,超越了正当性,成为防卫过当。不过,正当防卫并不苛求防卫人进行精准防卫,应立足防卫人所处情境,若存在不法侵害,防卫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就不一定认定为防卫过当。
现状:仍有疑问待解
目前,关于谁先骂人、谁先动手、醉酒男子是否有掐脖行为、男子倒地后小超有没有继续击打等具体细节暂未公布,还有待官方的详细通报。
孟先生称,他在监控视频中看到,小超是被醉汉掐住脖子后反击,之后醉汉摔倒在地,摔倒后小超没有继续击打他。孟先生坚持认为,小超的行为应属正当防卫。
他也表示,关于是否存在“小超被掐脖子”的情节,此前警方有不同看法。“说是推脖子而不是掐,但我认为是在掐,因为我孩子当时说他有窒息的感觉。”
蓝天彬表示,本案中,要详细调查谁先动手、为何动手、怎么动手、如何还击、还击之后情况如何等。
他认为,如果是醉汉骂人且先动手,有过错,用手掐小超脖子,手段过激,小超有窒息感,人身受到不法侵害时进行还击,在醉汉倒地不起后未进一步实施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如果醉汉和小超互骂,醉汉先动手掐脖子,小超回击,醉汉倒地不起,小超仍继续动手,那么有可能构成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此外,如果醉汉和小超互相骂,醉汉先动手,但没打到人,小超躲开而后上前回击,醉汉倒地不起,小超继续动手,那么有可能涉嫌故意伤害。
“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证据关口,审慎地作出经得起法律和社会检验的认定。”蓝天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