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培根铸魂 成就孩子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家校合作,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红旗区向阳小学在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

□策划刘志松 记者崔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从2022年1月1日起,该法正式施行,我国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是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家、校、社协同育人极其重要。5月13日,我市第三届家庭教育宣传周正式启动,记者走进学校进行采访。老师、家长、学生、青少年心理专家等群体大谈经验、教训,同时也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我市第三届家庭教育宣传周正式启动

  为深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5月13日,我市第三届家庭教育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市人民公园举行。

  家长开放日、家校共育课堂、五“一”家校工程、魅力父母课堂、“最美家长”评选......启动仪式上,来自全市的46所学校集中展示了近来年各校家庭教育工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家庭教育宣传周围绕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法规政策,家庭教育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教育子女的急难愁盼等重点问题进行全面讲解和宣传。

  其间,我市将陆续举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开通家庭教育咨询热线、组织家庭教育论坛等活动,向公众传达科学、健康、系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这是提升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的必经之路。”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培根铸魂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5月13日,红旗区种德小学内,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灵利为230名家长、学生代表,进行了一场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现场为家长解答问题,赋能家长依法带好娃。

  国旗下的铮铮誓言,教室里的动人宣讲,红色故事的传诵,一双双清澈的眼神......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老党员韩文梅、周战国走进红旗区种德小学校园,用实际行动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鼓舞大家树立远大理想,学习前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情怀开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篇章。

组建志愿服务队 普及相关法律法规

  作为“河南省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家长学校”,多年来,红旗区向阳小学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上颇有建树。该校打造了“阳光教育做正德君子”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创设了“阳光学校”“阳光教师”“阳光家庭”“阳光学生”“阳光制度”等10个阳光特色子单位,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阳光心态”。

  “家庭教育需要与学校、社区教育协同育人,抱着一致的信念同向而行,就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教育合力。”红旗区向阳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期间,该校积极与社区联系,组建了由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工作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向群众开展讲座,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帮助其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互相成就 老师重新定位家校关系

  “家庭、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都很重要。学校可以为孩子提供多元发展的平台,对于涉猎知识、健全人格、丰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家庭则可以为孩子提供‘真善美’的基因和恒心、毅力、勤劳、勇敢等品质的锻炼环境。”新乡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主任魏继光表示。

  在学习旅程中,老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魏继光认为,作为老师,应该审视时代变化,对传统的家校关系重新定位。老师要增强服务意识,建立互相成就型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增强责任意识,践行全员育人;增加人情味,不要只盯学生的缺点,要放大学生的优点。“做到‘亲’学生、学会‘哄’学生。”魏继光说。

家校合作 家委会架起家长、学校沟通桥梁

  当好老师的好帮手,当好学校的好参谋,当好家校沟通的桥梁,这是学校家委会成员的职责。今年是秦佳担任市育才小学41班家委会成员的第4个年头。这4年里,她从一个孩子的家长,变成了一群孩子的家长,也爱上了这份不一样的“工作”。

  秦佳认为,老师就像是前方打仗的指挥官,而家委会就是后方力量的“补给支援”,来保障教学和学生各项活动的顺利完成,给孩子们一个充实快乐的童年时光。“家委会积极发挥沟通、服务、监督、参与、管理的作用,就可以兼顾学校、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权益,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她认为。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市育才小学每学期都会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建议或意见,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完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双减”后家长添了新焦虑家校共育有待破局

  “妈妈是我们家的‘定海神针’,但有时候这根‘神针’也给了我不少压力。”市二十二中初三学生赵鸣(化名)告诉记者,中考脚步临近,为了不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妈妈在吃穿住行上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现在都推行‘双减政策’了,但妈妈还经常让我刷题,反而让我学习的内驱力降低了。”

  赵鸣的妈妈魏女士坦言,近年来,自己一直在试图达成预设的教育目标,但内心还存在着一些遗憾。那就是家庭成员教育观念上的分歧,孩子心理和亲子沟通等知识的欠缺,此外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

  对于家庭教育的认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学校教育、督促孩子学习,其次是健全其人格、塑造其品行,此外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意味着,在多数家长眼中,“学习”是家庭教育的优先目标。

家长示范,激活全链条育人的“一池春水”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红旗区政协常委张景尧认为,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播种者、培植者、养护者。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不仅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近年来,他还曾担任我市教育部门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三级辅导体系建设的心理督导,是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见证者。

  张景尧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以“身”示范,以树的形象“站”在孩子身旁,既要主动参与学校教育,获取家校协同的资源与力量,也要不断学习,以力争上游的精神感染孩子,成为孩子积极向上发展的榜样。

  “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提升自身素养,尤其是语言表达做到轻声细语,用温和的语言平等对话。”张景尧建议广大父母,去做会爱、陪跑、托举型的家长,家庭教育有温度,才能让孩子的成长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