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薛宏新(原阳县)

  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童年时,麦收季节,抢收抢种,不舍昼夜,男女老少,无人偷闲,麦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麦场上最吸人眼球的要数堆放在麦场中间的麦秸堆,小伙伴们在麦秸堆上打滚,捉迷藏,站在干透黄亮的麦秸堆上一蹦大高,将麦秸堆当做现在的蹦蹦床,有时头朝下像条蛇滑下去,要多刺激有多刺激!孩子们咯咯的欢笑声与打麦碾场声重叠,大人们打麦挥洒的汗水与浓浓的麦香交织,那分激情,那分乐观,清晰依旧、感人至深。

  芒种,一头连着收,一头连着种;一头辞旧,一头迎新。一收一种,一辞一迎,道出了芒种微妙的内涵,道出了人生最美的真谛——有种,才有收;种好,才能收好!

  芒种,一头收获幸福,一头播种希望。小桥流水,流出了点点芳菲,送走了浅夏清欢,迎来了仲夏热烈。火热的太阳,像极了怒放的生命,催人奋进,砥砺前行!

  芒种,是农民收获的季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粮食需要耕耘,才得丰收;爱情需要耕耘,才得幸福;梦想需要耕耘,才得起航;人生需要耕耘,才得圆满。

  在虫鸣鸟叫声中,芒种节气来了。田野上的各种小虫子,唱响了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汇集在一起,把夏天弄得热闹非凡。春有花草,夏有鸟鸣。

  芒种,正午的热浪袭人。人们忙着收割,忙着播种。芒种,农田里一片繁忙。收割机在阳光下,展现着自己的威风。成熟的麦子,麦粒饱满,粒粒入仓。我给孩子们讲小时候挥汗割麦、弯腰插秧的经历,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把勤俭节约的民风,传承给子孙。

  芒种时节,不仅有着田间地头的忙碌,也有着如诗般的情怀。芒种,是带着土地醇香的时节,树荫、蝉鸣、竹影,生活的模样不是相同的,而是由我们雕刻出不同的形态。

  挽起裤脚插秧,卷起袖子泡茶,都是生活。池塘蛙鸣、孩童戏水,由着自己的快乐流淌。凉风入窗,心事渐浓,亦是这个时节的美好。

  我不再纠结于任何事物,而是接纳并包容着。放下昨天的一切,今天的脚步就会轻盈。我想要的生活,就是能在田间地头打麦插秧,也能在庭前案几,泡茶读书写作。

  老辈人说五黄六月为苦夏,所谓的苦,也是生活的苦。一个人不吃点生活的苦,是体会不到生命的价值的。

  一个人如果不再羡慕任何事物时,那才真正活在了属于自己的生活里。

  芒种时节,有句古话“杏子黄,麦上场”,果子们忙着把自己最成熟的一面呈现给世人,人们在打麦插秧时,抽空吃一口新鲜的杏儿桃儿,便是汗水流淌,也是满脸笑意融融。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所以小螳螂破壳而出;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过去还说是谢花神的节气。其实,这个时候的花也还是比较多的。大丽花、蜀葵、绣球,都是在这个季节开得最盛,凌霄花也在这时来凑热闹。当然,也有烦心事,就是蚊蝇多。蚊子是吸植物汁液的,当然更爱喝血。夜晚,即使你不停走动,仍有蚊子发动群体性攻击,围着你嗡嗡叫,直扑你裸露的大腿、脸部、颈部等。甚至隔着衣服,把它的细长的针穿过纤维,刺到你的肉体去吸血。一巴掌下去,拍在手上的全是自己的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想当年,陶渊明老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气之下辞官回乡。看来,今天的退休人员比陶老先生幸福得多,不用担心衣食无着问题。种一点菜,养几只鸡鸭,那都是别样的收获。

  芒种,芒种,忙着播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上天从不欺人,你今天收获的果,都是你当年种下的因。人生如种田,种人品,收人缘;种能力,收事业;种修养,收品质。种好才能收好,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