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颗牙8家诊所给的方案都不同
口腔医疗机构乱象让患者看不懂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如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同类型的口腔治疗机构随处可见。这么多的口腔诊所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意味着享受更多优质医疗服务呢?还是陷入了良莠不齐的选择困境?前不久,大连市的王女士去看牙,走了七八家诊所,得到了四个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她该怎样选择呢?
走访
8家诊所治疗方案不一样
在大连市金马路,记者发现在两公里范围之内,分布着50余家口腔医院和诊所。记者随同65岁的志愿者王女士,对部分口腔治疗机构进行了体验调查。
王女士左侧上牙之前做过牙冠,但牙根条件一直较好,也没有不适的感觉,最近吃坚果时右下部的磨牙硌了一下,导致她偶尔会对冷热食物敏感。
记者发现,对同样一颗疼痛牙齿,王女士咨询的几家口腔诊疗机构,给出的治疗方案截然不同。有的建议对疼痛牙齿进行简单修补,重点建议对其他无痛感的牙齿进行牙冠的废旧换新,报价4000元;有的建议给疼痛牙齿的咬合面做一个薄薄的覆盖体进行保护,报价3800元;有的医院建议,对疼痛牙齿和相邻的好牙齿一起做根管治疗,并磨削两颗原牙佩戴牙冠,报价5000元。
记者陪同王女士共走访和咨询了8家口腔治疗机构,得到的治疗方案各不相同。有两家的方案是只对疼痛牙齿进行补牙的保守治疗,报价300元钱左右。其他几家的治疗方案有的增加了对没有任何不适感的牙齿进行杀神经、做牙冠等治疗的建议,报价区间也从3000多元钱到5000元钱不等。在继续走访和咨询了多家口腔诊疗机构之后,王女士最终接受了第四种治疗方案,也就是先尝试进行补牙处理,尽可能地保留原生牙齿,报价不到300元。
调查
部分诊所“专业光环”涉虚假宣传
一些口腔治疗机构,挂着“牙齿修复中心”“口腔专科联盟”这样的牌子,宣传医生团队实力雄厚,有知名医生坐诊,而记者进一步调查却发现,部分诊所的“专业光环”,不一定是真实的。
在辽宁省大连市,记者发现大部分口腔诊所或口腔医院门口两侧,都会悬挂着一些铜牌,如“口腔医保定点单位”“牙病预防定点机构”,还有“中老年牙齿修复中心”“青少年牙齿矫正中心”等等。
记者走访了一家名为洁雅口腔的医院,在医院门口最醒目的门楣上,写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口腔疾病诊治专科联盟”的字样。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公众号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疾病诊治专科联盟”确实存在。记者随后致电中国医科大学和附属口腔医院的多个部门,了解大连洁雅口腔医院是不是这个专科联盟的成员单位时,得到的都是完全否定的回复。
质疑
缴费就能成为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
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许多口腔诊所会选择在显眼位置挂展板介绍医生的专业背景。记者在众多医生履历介绍中发现,被使用最多,比较普遍的一个身份,就是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以及各类专业委员会的会员。
记者了解到,中华口腔医学会由国家卫健委业务主管,是由口腔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以及从事口腔医学相关的医学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官网数据,目前个人会员总数已超过15.6万人,单位会员497个。
记者进入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官方页面,尝试点击“会员申请”。记者使用了虚拟名字,无对应的身份证号码以及工作单位等信息,只是扫码完成了缴费操作后,记者的会员状态变更为有效会员,并能查询到普通会员证书,有效期为三年。通过再次缴费,记者又获得了三个专业委员会会员的资格证。记者在没有提供任何有效资质证明,连名字都为虚构的情况下,仅通过缴费,就获得了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资格。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口腔医院关键的科室和岗位竟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医师坐诊。
目前,口腔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虚假宣传、过度治疗等行为,让患者失去了信任和安全感。若任由逐利之风盛行,而不严堵漏洞、强化监管,终将导致行业之舟偏离航向。
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