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白菜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陈雨(新乡市)
小雪过后回了一趟老家,恰好遇上采摘白菜,村里人家家户户开着三轮车到自家的菜地采摘白菜。老家的乡里乡亲很少去超市买菜,总是在自己家的小院里,或者房前屋后种些时令蔬菜。
大白菜、萝卜是老家的特色蔬菜。家家户户每年都会拉几车储存在家里,有人还会给城里的亲戚朋友带一些,你家一筐,他家一袋。
老家的白菜都是自己种的,从不使用化肥农药。可能是土壤的缘故,与大棚里、超市里的白菜比,老家的白菜个头、外观、品质都是上乘,而且吃起来绵软可口,分外香甜。
小时候,我常和母亲到菜地去种白菜。老家种植白菜一般会在8月中旬,天气还很炎热,锄草、整地、起垄、拉沟、浇水、撒籽,细土覆盖......品种有大白菜、小包头、中包头、筒白菜,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的品种。筒白菜一般是用来做醋溜白菜的,包头白菜则用于做烩菜更显“雍容华贵”。
在儿时的记忆里,秋末冬初过了农历十月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忙着收贮蔬菜,主要的品种除了萝卜就是白菜。白菜是冬天农户当家的蔬菜。
白菜属十字花科,别名包心白菜,原分布于我国华北,现在各地都可以广泛栽培。白菜比较耐寒,喜好冷凉气候。白菜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C、钙、铁、磷等,经常食用具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清热解毒、补钙、防癌、润肠利尿通便之功效。白菜可供炒食、生食、盐腌、酱渍。
将白菜称为“百菜之王”的是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齐老不但爱吃,更爱画,其中有一幅写意的大白菜图,画面上点缀着几颗鲜红的辣椒,并题句说:“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体现了齐老对白菜的喜爱。
可见百菜不如白菜。小时候的冬天,我们家天天离不开白菜,炒的、炖的、包的、生腌的......几乎所有吃法都吃过。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每到周末,常和朋友在单位整一颗大白菜、两张粉皮、一块白豆腐、一把虾皮、一小块五花肉等食材,在炉上慢炖,闻着飘出的菜香,品一口小酒,非常幸福和满足,虽不像现在滋润,但有了白菜的相伴,那翡翠色白玉色的样子,总让人回味。
在老家,大烩菜是最著名的菜。谁家有红白事,一般都有大烩菜。五花肉、油炸豆腐、白豆腐、红薯细粉条、海带、皮扎、小酥肉、大白菜在一起烩,快出锅时撒一些蒜苗段儿,那诱人的味道在人们心中缠绕,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你一碗,他一碗,一手端着烩菜,一手拿着馒头,场面热闹红火,成为老家一道风景线。每次我回老家参加红白事,经常会看到许多人不去坐桌吃席,而选择吃大锅烩菜。他们说大锅烩菜食材丰富,既营养又实惠。
早在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赞美白菜:“浓霜打白菜,霜威空自严。不见菜心死,翻教菜心甜。”诗人表达的是风刀霜剑带给自己久经历练的淡然,白菜对低温环境自有一种适应能力,在寒冷的侵袭下,不仅没有被寒霜打倒,反而去掉青涩,由此变得醇厚丰满,更加甜美。唐代韩愈也有“晚菘细切肥牛肚”的诗句,盛赞白菜的美味赛过牛肚。宋代诗人苏轼更是用“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之句来赞誉白菜。诗人范成大更是直言白菜比肉还好吃:“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明朝江西铅山县令笪继良勤政清廉,曾在县衙门前立有一块“白菜碑”,并书“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意为:作为地方父母官,不能只图自己安逸享乐,不问民间疾苦,不知青菜的滋味;作为子民百姓,不能让他们缺衣少食,面带菜色。
愿我们每个人像白菜那样谦虚行事,保持清白的形象,在时间的记忆里成为真正的“百才”,用正确的行为书写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