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县专场

奋力谱写现代化获嘉建设的时代新篇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 申长明 实习生李雪莹)3月18日上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乡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获嘉县专场上,获嘉县委书记赵明俊以“奋力谱写现代化获嘉建设的时代新篇”为主题,对获嘉县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介绍,获嘉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拼经济、稳增长,发展态势持续向好。2024年,获嘉县精准对接、高效承接国家“一揽子”惠企政策,累计减免税费6521万元,推动实施重大项目167个,完成年度投资209亿元,新入库“四上”企业48家,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9亿元,工业用电量增速连续8个月位居全市第一,工业投资连续7个月位居全市前三,经济大盘更加稳固。

  抓项目、育链条,产业集群更具特色。2024年,获嘉县聚焦“产业兴县”主攻方向,围绕现代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梳理出“四链、两群、两基地”具体实施路径,全年新签约项目53个,总投资达115亿元,26个省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南京食气、兆福制气、氯虫原药等化工产业延链补链项目投产达效,北京千喜鹤、山东德润、江西致膳居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先后签约落地。目前,获嘉县传统产业正在迭代更新成为优势产业,优势产业正在聚链成群成为主导产业。

  拓新路、促共富,乡村振兴成色更足。2024年,获嘉县按照“点、线、片、面”统筹推进、齐抓共建的思路,推动“田村一体”建设、“产村一体”发展、“政村一体”治理,打出了一套环环相扣、压茬推进的乡村振兴组合拳。持续深化中原农谷西区建设,30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粮食总产量达到7.6亿斤;189个村实施了“三通一规范”建设,涌现出“北街有梦”“醉美后寺”“浪漫曹庄”等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和美乡村;依托田园风光和乡村文化优势,打造了“千年古县 和美获嘉”文旅品牌,深入开展“百村兴百业”专项行动,大力实施“百村千院”工程,75个农特产品筛选纳入“获嘉有礼”区域公用品牌,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全县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村从2022年的18个增至76个,集体收入超百万元以上村达12个,半数以上村集体收入超20万元。

  重品质、强功能,城市建设提标焕新。2024年,获嘉县持续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总投资34.4亿元的35个城市更新项目,在同盟大道、迎宾大道、和平大道等7条主干道全面提升的基础上,完成了文化路、延庆街、拥军巷等6条背街小巷提标改造,并启动实施了胜利路、红旗路等5条老城区道路排水防涝工程;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不断健全,乡镇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理;总投资4950万元的共渠河道生态修复项目正在实施,总投资3200万元的位庄、马厂节制闸疏浚灌溉工程如期完工,实现了城乡用水与生态补水的有效平衡;安王路全线贯通,安村桥、罗旗营桥等18座危桥竣工通行,西环立交桥、S228卫新线顺利完工,14条乡村公路改造提升,城乡环境有效改善、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谋实事、增福祉,民生保障更有温度。2024年,获嘉县财政支出7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幼儿园普惠率、公办占比均超省定标准,先后完成6所学校改造项目和106所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集团化办学取得新成效,城乡教育更加均衡,一本上线率稳居全市前列;县医院综合内科大楼开工建设,疾控中心新建搬迁项目主体封顶,妇幼保健院医疗综合服务楼建成投用,中医院荣获全市唯一“省级中药文化先进集体”称号;全县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县域就诊率达93%,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和医保支付率均居全市第一。同时,获嘉县还与省市知名三甲医院深入合作,省级专家现场全天候坐诊,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