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滨区专场

坚定不移推进“十大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卫滨篇章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 刘志松)3月19日下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乡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卫滨区专场上,卫滨区委书记李海潮以“坚定不移推进‘十大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卫滨篇章”为主题,介绍了卫滨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该区多部门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卫滨区围绕市委“1+6+5”工作布局,高质量推进“十大行动”,经济发展平稳向好,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亿元,同比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5%,居全市第1位;税占比98.9%,居全省54个市辖区第1位,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突出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主导产业“四图谱、四清单”,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个、总投资121.1亿元。滚动实施“三个一批”,坚持产业项目、城建项目工作例会和重点项目县级干部分包牵头制度,202个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完成投资计划102.5%,其中24个省市重点项目提前3个月完成年度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居全市第2位。深入落实国家一揽子政策特别是增量政策,谋划中央预算内项目8个,总投资2.91亿元;争取地方专项债2.95亿元、化债资金8100万元,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7120万元,对上争取资金量创历史最好成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17项重点“一件事”全部上线,“卫民办”政务服务“帮帮团”工作模式被省市媒体报道关注。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产业定位,深入推进“优化高端制造产业支撑”行动,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链集群,全年新增省市级研发平台5家、省创新龙头企业1家、市级中试基地1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4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92.1%,居全市第1位。持续做大做强园区发展平台,全年建成标准化厂房6.5万平方米,8.2公里区间道路完成翻修拓宽、绿化亮化,通海路顺利通车,中铁隧道设备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满园运行,数字经济产业园、新经济产业园建成运营,专精特新孵化园加速建设,卫滨区高端装备产业园成功获批为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

  锚定城市更新,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型钢厂片区、铁西片区(含火车站区域)开发建设加速推进,全年完成征收拆迁13.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城市之光·繁华里项目顺利推进,王湾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区地块摘牌、开工建设,汇金城AB安置楼和民昇农贸市场主体建成。问题楼盘化解有力有效,9个问题楼盘完成办证4336户,华地·云熙府保交房任务顺利完成,中央财富广场等项目有序推进。大力实施城区微改造和“点亮卫滨”行动,更新改造燃气管道17.8公里,清淤疏通雨污水管网26.7公里,新建绿地游园3700平方米、停车位410个、充电桩160个,为33个偏僻庭院和小巷加装更换路灯。深入实施“三通一规范”建设,26个村全面实现自来水、道路户户通,弱电基本规范,雨污水管网建设基本完成,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聚焦群众关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全年新建老年助餐场所15个,15个村卫生室竣工验收,西苑丽景城建幼儿园建成投用,33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2024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5%;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创业培训、新增技能人才等5项任务完成率居全市第1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有劳动能力人员就业率达100%,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大力推进美丽卫滨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年优良天数237天,同比增加12天。

  立足本质安全,守牢安全发展底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每周一AB角接访制度,定期召开风险研判周例会,及时防范化解各领域苗头隐患,全区企事业单位“三零”创建达标率达99%,飞机场社区“老娘舅”矛盾调解工作室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效明显,安全生产治本攻坚3年行动纵深推进,全区工商贸领域连续8年实现“零伤亡”,连续两年被评为河南省平安建设优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