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布2025年10件重点民生实事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李蕊)3月28日,我市召开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市政府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洪伟介绍了本年度10件重点民生实事有关情况。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市委、市政府继续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急迫、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历经一个月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将1600余条群众建议分领域梳理、研究谋划,最终确定形成了目前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的10大项23小项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在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造民生之福上接续发力。

  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保障。今年,我市将持续从增强就业力和提升匹配率两方面着手,全年完成培训12.7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4.4万人以上。组织不少于2100名大学生开展就业见习,举办不少于238场专场招聘会,新建4个县级零工市场,新建、改建123个零工驿站和12个以上“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开展幼儿园、中小学校园安全能力提升工程。今年,我市聚焦提升校园本质安全水平,对1187所幼儿园、131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6所高中教育阶段学校、10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消防设施和安保器材方面的不足和短板进行全面排查,针对性加强学校安全防范设施设备保障,预防和减少校园安全事件发生。

  提档升级农村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今年,我市将接续围绕农村出行安全、出行便利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接续实施农村隐患路口排查整治,对全市345个隐患较大的国省道穿村过镇平交路口、40个以上发生过亡人事故隐患较大的国省道穿村过镇平交路口加装交通安全设施及安全预警系统。新、改建一批标准化“一点多能”物流快递服务点,打通农村物流、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20公里以上。

  加强社会兜底保障。今年,在“一老一小”领域,实现40个以上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完成资助贫困学生30万人次,资助金额1.8亿元。

  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品质。今年,我市对标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标准,加快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加快对现有停车资源进行提升改造和科学配置,新建4000个停车泊位。完成市区6个公园内九曲桥、假山、围墙、长廊、亭子等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整治维修。

  优化体育基础设施供给。今年,我市将加快整合文体资源,全年建设不少于4个满足全龄段人群需求的多功能运动场,推动10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居民提供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少于5000人次。完善提升绕凤凰山骑行道10余公里,沿路增设骑行运动元素标识。新建社会足球场6块。

  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随着国家、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日益扩大。今年,我市聚焦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一方面,新建公共充电桩1000个,加快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完成1000个以上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实施“一公里换电圈”项目,在市区建设20个共享换电柜。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今年,我市将继续利用首批新型结直肠癌筛查技术,在大型社区、医院开展2万人规模的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在线培训,全年培训8000人以上。

  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水平。今年将对符合条件的适龄妇女免费开展一次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全年各完成筛查不少于6万人;免费开展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对筛查出的高风险孕妇免费进行产前诊断,全市孕早中期产前筛查覆盖率达到65%,新生儿“两病”筛查、听力筛查比率均达到95%;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开展康复救助,全年救助不少于1700人。

  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今年,我市将为不少于1340名重点青少年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组织不少于430场次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团辅活动,开展线下青少年个案咨询1620人次以上。同时,推进“新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三级辅导体系”建设,开展团体案例督导4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2次,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50场。针对全市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抽样调研1万人,强化预警防控,及早实施科学干预。

  王洪伟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建15个工作组,对口联系15个县(市、区),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动态监测、狠抓推进,点对点调研服务,切实掌握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确保每一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