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极拳内外兼修之魅力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太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涵盖了哲学、武术、医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在新乡我有幸追随陈氏太极拳小架第十二代传承人苏红军老师习练太极拳多年,使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太极拳习练者而言,“内外兼修”更有其独特的含义。

  一是“内修”。先修武德,再修内功。陈鑫前辈在《太极拳图画讲义》起首“学拳须知”开宗明义写到“学太极拳,以敬为主,不可狂,不可满,不可抢夺采花,不可凌厉欺压”,这些都是修习武德的重要内容,在学太极拳的过程中把这些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能德行出众,以德服人。有道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修炼内功才能让太极拳练得更加长远。

  二是“外修”。先修外形,再修仪态。“低头哈腰,学艺不高”,要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用“以中和圆”“外三合”的原理修外在形体。常言道:“不学礼,无以立。”太极拳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习练者对切磋交流中的一些礼仪必须掌握。

  三是“内外兼修”。内修武德、涵养功夫;外修架形、塑造仪态。坚持不懈修炼,“心意合,气力合,筋骨合的内三合”自然可期。

  苏红军老师经常说“行走坐卧皆太极”。太极拳应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将其日常化、生活化。

  陈王廷创立太极拳以来,世代传承,走向世界,习练人数亿之众。在海外有着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锻炼方式。3月21日首个“亚洲太极拳日”在北京园博园主会场举办展演活动。太极拳的普及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实用性。

(李道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