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倡导的“教科书式救助”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姬国庆

  日前,本报报道了宋爱民、李卫华、闫帅甫、胡肖珂采用“教科书式救助”,成功救助他人的事迹。这样的“救科书式救助”,让笔者由衷敬佩,值得为之解读和倡导。

  ——快速反应,果断决定。

众所周知,水火无情。不会游泳的人落水后,需要得到及时救助,可以说是分秒必争。救助者必须在“黄金救援时间”内迅速作出判断,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看到他人落水急需救助时,宋爱民、李卫华、闫帅甫、胡肖珂没有丝毫犹豫,他们都能够不约而同在第一时间及时作出救人决定,挺身而出,迅速行动,为成功救助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说明他们都具有应对紧急情况的良好素质。

  试想,如果看到他人落水后瞻前顾后,或者稍作迟疑,就无法在第一时间作出救人的决定,很有可能会因此耽误了救人的最佳时机,后果不堪设想。

  ——临危不惧,勇敢无畏。

如果说快速反应是应对紧急情况的前提,那么勇敢无畏则是成功救援的关键。

  众所周知,水不可测。水面看似平静,水下面的情况却异常复杂,在水中救人不但难度很大,而且危险系数比较高。

  特别是宋爱民、李卫华、闫帅甫、胡肖珂,他们有的年龄比较大,有的年龄比较小,在水中救人的难度更大。

  然而,为了挽救他人生命,宋爱民、李卫华两位长者和闫帅甫、胡肖珂两名少年,非常勇敢地救人,沉着应对,其表现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勇敢无畏。

  ——配合默契,展现智慧。

在水中救人,必须讲究方法,否则,如果救助时手忙脚乱,或者盲目救助,稍有闪失,不但无法成功救助他人,而且还有可能让救助者也陷入危险境地。

  值得称道的是,不管是宋爱民、李卫华救助儿童,还是闫帅甫、胡肖珂救助两名女孩,他们分工明确,沉着冷静,胆大心细,配合默契,一人跳入河中救人,另外一人在岸边接应,这样的救助方式很科学、很智慧。

  毫无疑问,宋爱民、李卫华、闫帅甫、胡肖珂完美实施“教科书式救助”,不但成功地挽救了他人的生命,而且自身安全也得到了保障,给我们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将来,不管是谁,遇到他人需要救助时,不妨像宋爱民、李卫华、闫帅甫、胡肖珂那样快速反应,沉着应对,采取“教科书式救助”进行施救,确保救助更有效、更成功、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