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五一”消费提醒

避开消费陷阱 享受安心假期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申长明)根据往年的数据分析,“五一”假期将迎来消费高峰。为帮助消费者避开消费陷阱,享受安心假期,结合当前消费热点,4月23日,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五一”消费提醒。

  提前规划,避坑指南要收好。谨慎选择“超低价跟团游”,核实旅行社资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可查),签订正规合同,及时向客服了解清楚相关信息,如行程安排、酒店标准、购物次数、收费项目、违约责任等,商家承诺的信息要留底保存,避免日后出现纠纷时难以维权。通过平台预订民宿时,截图保存房源描述、退订政策,到店后核对实际设施是否与宣传一致。谨防上当受骗,建议优先选择评分4.8以上、真实用户点评多的房源。租车时全程录像验车,重点检查轮胎、剐蹭痕迹,确认保险范围。热门景区提前3天以上预约,警惕“内部渠道代订门票”骗局。

  直播带货不冲动,促销套路要看清直播间购物“三查三问”。查商品详情页资质(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查店铺评分、查历史价格;问清发货时间、退换货条件、赠品兑现规则。谨防主播用话术制造焦虑。景区特产店购物时,及时向商家了解商品价格、计量等相关信息;餐饮消费确认时价海鲜、时令菜品的单价,结账时核对账单防止“多算分量”。

  舌尖安全放首位。外出就餐时,应选择证照齐全、经营规范、干净卫生的餐饮店,电话预订后建议通过商家微信公众号二次确认,保留预约截图。并在就餐后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做好留存。优先选择有实体门店的商家,收到餐品先检查封签是否完整。下单时留意包装费明细。部分自助餐厅规定“剩余食物超200克扣押金”,按需取餐,少量多次,避免浪费反被罚。同时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主动践行“光盘”行动,自觉抵制铺张浪费。

  擦亮眼睛防套路。健身房、美容院等推出“五一特惠卡”,建议先购周卡体验服务品质。签订书面协议要明确转让、退费等条款,拒绝大额预存。消费过程中要注意保留订单记录、聊天截图、消费小票等消费凭证。如果遇到消费纠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