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促成效 营商谋发展

我市召开2025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系列市场环境专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者张延

  4月29日,我市召开2025年度“改革促成效营商谋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系列市场环境专场新闻发布会。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新乡供电公司的领导,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市城管局: 创新治理新格局提升服务新效能

  “高效办成一件事”,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再提速。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是国务院2024年首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任务之一。市城管局作为牵头部门高度重视,印发了《新乡市高效办成水电气热网等公共服务联合报装“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新城管〔2024〕185号),通过系统搭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我市成为第一个按照省定标准实现水电气热网报装规范流程、业务闭环的地市,我市水电气热网等不同领域多个事项全面实现“四大转变”。

  审管联动,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双提升。市城管局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市民中心窗口统一办理,实行无差别受理,对外线接入工程项目涉及的规划、市政、园林等行政许可事项,依托工程审批系统平台,实行“一窗收件、后台流转、分类审批、综合出件”,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在审批监管环节由“事前审批”转变为“前置服务、先行审批、承诺报备、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现水电气热网接入联合审批“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网通办”。

  抓质量保安全,城市安全运行底色更加鲜明。加强水质安全监督管理,强化原水动态管理,构建三级水质检测体系,建立水质异常快速响应机制,我市水质均符合国家标准。

  针对餐饮场所、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常态化开展“拉网式”燃气安全隐患排查,创新推行“智防+人防”双重防护模式,全市2232个已通管道气居民小区已全部安装压力监测报警装置,同步接入智慧监管平台,实时联动应急处置,切实将燃气安全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市城管局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打造安全稳定的水气热公共服务体系、高效精细的城市管理机制、韧性可靠的城市安全运行底线,以优质公共服务筑牢民生保障根基,以精准城市治理优化发展环境,以全周期安全守护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为全市经济行稳致远、能级跃升保驾护航。

市商务局: 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24年,全市对外贸易完成153.9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完成139.9亿元,增长12.8%;新设外资企业45家,居全省第2位,新增合同外资5851万美元。“十四五”以来,全市外贸规模年均增速11%;新设外资企业147家,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

  强化招引外资服务,稳存量扩增量。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畅通市场隐性壁垒投诉渠道,保障外资企业在企业开办、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特别是《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后,市商务局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优化外资企业开办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为外商在新投资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深入开展“外企大走访”,登门拜访外资企业85家,协调解决问题18个。召开全市外资企业圆桌会议2次,听取外资企业对政策制定、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强化外资促进政策落实,5个外资项目纳入全省重点推进计划,实行工作专班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

  发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中原农谷、国家级开发区等平台优势,加大与外商接洽力度,邀请25批次外商来新考察,一批外商投资项目签约落地。

  对外贸易主动应变、稳中向好。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市主动作为,创新贸易模式、开拓市场、强化服务保障,推动全市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开放平台能级提升,通道畅通。我市纳入全省首批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联动区建设范围,探索实施自主改革创新事项10项。新乡自贸联动创新区完成货物进出口59.78亿元,同比增长19.6%。中欧班列(中豫号·新乡)、铁海联运班列等国际班列常态化开行,通达中亚、西欧、俄罗斯、日韩等方向。新增东盟线路,与青岛港合作探索建设“内陆无水港”,进出口通达便利度进一步提升。2024年,我市国际班列开行117列,运行情况居全省第3位。

  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抢抓河南省实施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契机,在出入境保障服务、支付便捷度、国际化消费场景等方面持续完善服务保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促进旅游、经贸、人文交流合作。

市税务局: 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牢牢把握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锚定“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依法加强征管不放松,在守牢不收“过头税费”底线的同时,依法依规依税源征税收费。2024年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共组织税收收入358.33亿元、社保费及其他收入292.57亿元,与实体经济密切关联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量的比例超过七成,排名全省第2位,组织收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为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加强税费政策宣传解读和辅导,持续深化“政策找人”,落实落细支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先进制造业发展、小微企业纾困、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等各类税费支持政策,确保减税降费红利精准、高效、直达经营主体。同时,从严从快打击违规享受或恶意骗取税费优惠行为,坚决防止政策“红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2024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24.34亿元,以“真金白银”有效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严肃治理违规招商引资涉税问题,持续加强预警监控和日常监督,有力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首违不罚”清单制度,完善税收风险提醒机制,对广大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让企业在合规经营中安心发展。

  聚焦急难愁盼,助力经营主体纾难解困。建立“税企面对面”常态化交流机制,落实税费服务诉求和舆情分析联席办理机制并拓展至县级税务局。持续开展A级纳税人专项培育行动,将全市14.5万户纳税人纳入信用管理,其中A级纳税人1.38万户,占比达到10.5%,同比增加1455户,A级纳税人占比位居全省前列。

  聚焦提质增效,全力推进税费服务提档升级。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列出41项任务,创新制定6项惠民利企措施,以“小切口”“具体事”撬动服务效能提升,打造“新税好办”税费服务品牌。着力推动税费服务转型升级,打造无地域限制的远程服务中心,及时响应并在线解决经营主体办税缴费中遇到的问题。

  探索“智慧微厅+自助终端”服务模式,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在全市共建立28个“税务+社区+园区+商超”的智慧微厅,设置自助办税服务终端78台,其中可视化自助办税服务终端54台,可查询办理65项涉税业务,同时与银行系统合作,将部分自助办税终端设置在银行网点,进一步打造方便快捷的“十分钟办税缴费生态圈”。

新乡供电公司: 把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

  办电更省心。2024年节省用户办电支出1.4亿元。进一步完善“首席服务官”制度,为62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优质供电服务。优化行政审批。全省首家搭建10千伏电力接入工程线上并联审批流程,完成195个项目并联审批工作,典型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获得电力”专栏收录。压减办电时长。促进政企深度合作,激活资源协同效应,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通过“线上+线下”途径,累计办电7.28万件,办电时长同比压缩15%。

  用电更可靠。加大电网投资规模。2024年发展总投入19.27亿元,同比增长6.58%,投产110千伏延津麦香变、平原示范区凤湖变等9项输变电工程,新增容量31.3万千伏安。加快推进电网工程建设。有序推进500千伏潞南变送出工程,新开工110千伏及以上项目12项,线路83.24千米,投产工程1003项,10千伏主干线路互供率提升6.5%。供电可靠性全面提升。2024年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同比下降8.58%,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16%,户均配变容量由2023年的3.38千伏安提升至3.5千伏安,供电持续稳定可靠。

  服务更优质。高标准服务产业发展。聚焦“产业兴市”战略,紧盯新乡市17条产业链,建立“矩阵式”包联服务机制,提供技术指导200余次,作为唯一企业连续两年获新乡市“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单位。高标准服务中原农谷建设,遴选72名业务骨干,采取“客户经理+项目经理”模式,全程服务保障中原农谷种业科技产业园等16个重点项目。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投资4683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制定《供电保春灌十项举措》,践行“四到位”服务举措(隐患治理到位、标识张贴到位、告知到位、常态化排查机制到位),转付光伏电站电费及补贴11.60亿元,其中光伏扶贫电站8699万元,减免低保五保户电费530万元,完成消费帮扶约50万元。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025年新乡供电公司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客户用电获得感和满意度。

  持续加大电网投资。2025年,已争取投资13.86亿元,新开工35千伏及以上工程13项,拟投产220千伏古固寨变电站等工程11项,持续优化供电网架结构。深化拓展不停电作业,全力推进国家级配自实用化示范区建设,减少计划停电时间和次数。

  办电渠道更便捷。加大推广“网上国网”“放新办”APP、供电营业厅等多元化线上线下办电渠道,使客户办电更便捷。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清理供电领域不合理加价,保障电价政策红利足额传导至非电网直供电终端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