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行2025年度“改革促成效 营商谋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优化营商“软”环境 提升发展“硬”实力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者 陈卓

  6月27日上午,我市举行2025年度“改革促成效 营商谋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行政审批局、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就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介绍。

市财政局

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经营主体

  近年来,市财政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惠企便民重要任务,加大保障力度、用好政策工具、强化财金联动、提升助企效能,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经营主体。

  降本减负释放经营主体活力

  持续压降政采成本。全面推行政府采购领域免收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严禁收取无法律依据费用,严格规范代理费用收取,最大限度减轻经营主体负担。

  推动采购交易智能化。开发“不见面网办+承诺制+智能化受理”新模式,采购合同在线签订等无纸化操作,助力交易“零成本”。

  畅通供应商维权渠道。除邮寄、现场提交、电子邮件等传统渠道提起质疑投诉外,依托新乡市电子化政府采购交易系统,开发政府采购线上询问、质疑、投诉功能,畅通供应商救济渠道。

  政策扶持提升助企纾困效能

  “双提高”助力中小企业发展。通过提高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预留份额比例、对小微企业价格扣除执行上限标准“双提高”措施,2024年以来全市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超百亿元,占全部政府采购总额比例超过97%。

  消费帮扶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做实政府采购消费帮扶,统筹指导预算单位开展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高频次调度预算单位落实预留采购份额,2024年以来通过“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2541.9万元,连续三年获省财政厅通报表扬。

  综合施策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强化财金联动,用好组合工具,形成政策合力。全面开展税费“一规范两服务”专项行动,会同税务部门深化拓展“政策找人”,推动减免政策直达快享,今年截至5月底,全市减免税费74.3亿元,其中减免税收收入73.2亿元。

  政采融资扩面提质。强化市县联动、多方协同,多次召开政银企对接会议,组成专班下沉一线,为政府采购中标企业开展“点对点”融资辅导,重点突破县域服务空白,2024年以来在新开展“政采贷”业务金融机构达14家,发放贷款4.48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应急转贷纾困有力。为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通过多维度创新举措,持续强化应急转贷纾困效能。

市住建局

持续优化建设领域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全市住建部门以经营主体满意度为根本出发点,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优服务、简环节、压时限、降成本,持续优化建设领域营商环境,更好服务新乡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

  优化审批流程,着力推进审批标准化。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审批,将原有的17类项目拓展至24类,涵盖项目从立项用地到竣工验收的审批事项,展示不同类型项目落地建设的全过程。强化审批事项规范化管理,动态调整我市事项清单,将工程全流程审批涉及的96个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列入清单管理,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系统之外无审批。加强审批标准化管理,针对24类审批流程重新编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事指南》,实现同一审批事项全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升级审批系统,着力提高审批便利化。升级改造审批系统,增加跨层级协同受理功能,对跨市县两个层级办理的事项提供业务转办功能,全市各层级审批实现一网办。打通数据壁垒,打通“全程网办”最后一公里,推动项目审批由“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2025年全市已有354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全程网办。

  创新验收模式,着力提升验收高效化。推行联合验收。建立“统一受理、信息共享、分头验收、限时办结”的联合验收模式,将住建、规划、人防部门的5个主流程验收事项纳入联合验收范围。今年已为新美城上领地、四季城、公村棚改等14个项目实施联合验收,大幅降低了企业验收的时间及经济成本,有力推动了项目早竣工早使用。目前营商环境监测指标联合验收率已达100%。实施分期(局部)消防验收、装饰装修合并验收、“验登合一”改革等。

  降低办理成本,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收缴进行后置,不再与规划许可证的发放挂钩。土地出让金的收缴不再作为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前置条件。将市本级区域评估所需费用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由市财政按照招投标的要求和程序统一支付,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轻企业负担。审图费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原本需要由企业承担的施工图审查费变为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截止目前,已为企业节省施工图审查费1410万元。

市行政审批局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服务效能

  2024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局始终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优化政务营商环境为核心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服务效能。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质效。2024年以来,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强化组织保障,压实改革责任。创新机制方法,提升服务含金量。狠抓落地见效,增强群众获得感,目前全市21个“一件事”已上线试用,办件量突破7万件。其中,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办件量稳居全省首位,水电气热网报装“一件事”在全省率先实现全流程办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被作为示范版本全省推广。

  优化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服务能力提档升级。创新开展帮办代办服务。组建150人“放新帮办团”,覆盖市、县、乡三级,今年以来,已服务17.4万人次。持续开展“群众愁盼干部体验”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以普通群众身份,“沉浸式”体验大厅办事流程,查找并解决“梗阻”问题。全力推动“政务下沉全城通办”。推动30家市直单位1412项事项下沉至市辖区,通过“服务下沉、受理前移”“异地收件、就地受理”等方式,方便群众“就近办”。深化拓展“承诺办”“免证办”服务。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场所运用远程身份核验、音视频交互、屏幕共享等技术,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远程帮办,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212项“免证办”政务服务事项上线,企业和群众办理涉及营业执照的业务时,无需再提交纸质执照或复印件,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创新全周期服务,打造涉企护航“新乡样板”。打造“全生命周期、多维度赋能”链式服务体系。围绕中原农谷、郑新一体化等重大战略,依托线下政务服务大厅、线上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围绕产业链延伸服务链,开展“融链行动”,推动政务服务深度融入产业链发展。创新设立企业服务专区。目前,“企业服务云超市”已初步搭建完成,引入120家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对接、人才引进、数字转型和法律咨询等8大类增值服务,促成银企对接授信超178亿元。建立“审管联动”辅导机制。梳理监管流程,组织专业部门为企业提供联合监管咨询辅导服务。

  畅通多元诉求渠道,完善响应化解新机制。在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均规范设置“有诉即办”窗口,专门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其中,市政务服务大厅“有诉即办”窗口,从2024年至今,共计受理各类诉求106件,均已办结。打造“未诉先办”治理体系,推动服务提质。将“枫桥经验”创新应用于企业服务领域,强化部门协同,主动发现并解决趋势性问题,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

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

坚守“服务、创新、廉洁”服务理念

  近年来,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主动适应企业和群众新需求新期盼,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领域“放管服”改革,坚守“服务、创新、廉洁”的服务理念,努力打造全国先进的不动产登记交易营商环境。

  优化服务供给,构建多元服务“新矩阵”。落实落细首席服务官制度,选派业务骨干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常驻服务大厅。及时响应群众特殊需求,现场处理复杂业务及矛盾纠纷,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针对企业办事需求,开设“企业直通车”专窗,推行“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开展不动产登记“进小区”行动。工作人员深入四季城等新建小区,为新交房业主提供现场受理、资料审核等“家门口”服务,累计服务150余户。

  精简办事环节,跑出登记服务“加速度”。全面优化业务流程,通过系统升级、数据共享等举措,实现抵押登记、异议登记等30余项高频业务即时办结,一般登记业务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服务效率稳居全省前列。严格落实“同事同标”要求,全面精简申请材料,推行电子档案替代纸质材料,将登记、交易、纳税事项整合为“一张申请表”,材料精简率达75%,大幅缩短群众办事时间。聚焦企业发展需求,积极落实降本减负政策。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费“免申即享”政策,惠及企业134家,累计减免登记费用6.8万元。

  创新服务模式,激发便民利企“新动能”。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应用,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移动云签约”基础上,拓展电子表单云签功能,实现申请表、抵押合同等材料线上签署。申请人通过手机端完成身份核验后即可远程签署,有效解决异地办事难题,累计完成线上签约4700余件。

  创新打造低风险、零费用的“带押过户”新乡模式。通过系统改造和流程优化,打破传统过户需提前还贷的限制,实现抵押房屋直接过户。买卖双方与金融机构通过“三合一”组合登记,一次申请、一并受理、一次办结,目前已成功办理“带押过户”业务2528笔,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

  持续深化“登银合作”,在邮储、兴业等9家银行网点设立便民服务点,将不动产登记服务延伸至金融机构一线。稳步推进“交房即交证”改革,主动对接开发企业,创新采用测绘并行、联合验收、验登合一等模式,将不动产登记流程提前至竣工验收环节,实现新建商品房交房与领证“零时差”“零等待”。

  破解登记难题,彰显为民服务“硬担当”。针对我市问题楼盘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等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台账+挂图作战”工作机制,联合市级职能部门、辖区政府,通过部门协同、联合会诊,对不动产“登记难”项目逐一梳理研判,分类制订化解方案。目前已累计化解统建开发房产、华北石油局家属院、鸿达花园、北辰悦府、牧野区检察院家属院等办证难项目38个,惠及居民9939户,切实解决群众“办证难”问题,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