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全文复制
从豫北乡村到哈佛讲台,再到家乡热土
刘延泽的逐梦与反哺之路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刘延泽在田间查看菊苣长势
□记者 刘志松
在中医药领域,刘延泽取得了卓越成就。他从豫北一个偏僻的小乡村出发,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坚持,一步步登上美国哈佛大学的讲台;功成名就之后,他又毅然转身,带着满腔热忱回归家乡,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科学家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1959年,刘延泽出生在封丘县黄德镇北辛庄村。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父亲从小就教育他,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报效国家。在家庭的熏陶下,刘延泽从小就品学兼优。
那时候,因为学生高中毕业后必须在农村经过两年以上的锻炼,才有资格被推荐上大学,所以他上完高中就留在了村里搞生产,积极参与村办企业的建设。他曾先后担任村民兵排长、养蚕技术员,以及村办初中的民办教师,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间,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始终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这对刘延泽来说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契机。凭借着扎实的基础和不懈的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河南中医学院(现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药系。进入大学后,刘延泽更是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凭借出色的学业表现,1981年毕业后,他顺利留校任教,开启了在中医药领域的探索之旅。
留校任教期间,刘延泽深知中医药领域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他去开拓。在完成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一年进修之后,1988年,他前往日本冈山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
在异国他乡,刘延泽接触到超前的药学研究理念和一流的技术,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沉浸在实验室中,学术视野不断拓宽。
后来,刘延泽先后破格晋升副教授和教授,并连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九五”公关等项目。同时,他还担任河南中医学院植化教研室主任,成为河南省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由于表现突出,1996年,他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刘延泽选择了继续深造的道路。1998年,他在郑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9月,他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化学系学习交流。经过一年半的博士后历练,他把目标放在了更高的位置——哈佛大学。
刘延泽说:“人生就要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自我,在学术研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2001年,他应邀到哈佛大学医学院继续深造,由博士后到资深研究员,再到讲师,他一步步登上了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的讲台。
在哈佛大学的日子里,刘延泽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科研能力,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尊重,成为了中医药领域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张亮丽名片。在这期间,他不仅先后主持了数百万美元的项目,在中医药抗艾滋病、抗肝炎、抗心血管疾病、戒酒戒毒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还受邀作为7人专家组成员参与了美国第12期《致癌物报告》,并成功纠正了把“马兜铃酸肾病AAN”写成“中草药肾病CHN”的错误。
在中草药化学学术研究方面,刘延泽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专长涵盖中药学、天然产物化学、中草药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中药现代提取技术、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等。他的重要发明创造更是为中医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中草药闪式提取技术和闪式浓缩技术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这两项技术彻底改变了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煎熬中草药的历史。在超短时间内,它们能够快速高效地提取出中草药有效成分,不仅提取率高,还具有不污染环境、节省时间等优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在科研课题上,刘延泽更是勇于不断探索前沿领域。他开展了利用国际先进手段提取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等研究,为攻克重大疾病难题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尽管在国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刘延泽始终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始终保留着中国国籍。
离家愈久,思乡愈切。父亲临终前在病床前那句“你能为家乡做些什么”的嘱托,更是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成为了他回到祖国、回报家乡的强大动力。
2010年,刘延泽应肖培根院士的邀请回到北京,主导我国第一份英文中草药领域杂志的组稿与编审工作。经过10余年的努力,该杂志已经达到了国家该领域的一流水平。
同时,刘延泽积极主动投身到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中。他自讨苦吃,重新当起了“农民”,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食药两用的中草药菊苣等种植研发中。
在8年的时间里,刘延泽不仅要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还要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在有些人看来,学习就是为了走出去,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他却放弃优越的条件,回到家乡重新吃苦,不知道图个啥。甚至有人怀疑他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他不为外界所动,自费请人规划菊苣小镇,还把村里的街道以中药命名,心中勾勒着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反复实验,刘延泽认为菊苣最适合在家乡封丘县黄德镇这块土地上生长。而且在这里,菊苣的产量和功效都明显优于其他地方。他的努力不仅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更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近年来,刘延泽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被封丘县聘为长寿之乡研究所所长,被辉县市聘为中药材专家服务团成员,被焦作、信阳等地聘为中草药产业发展指导专家。他利用自己所学,义务帮助这些地区发展中医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家乡的承诺。
据了解,早在20多年前,远在美国哈佛的刘延泽得知家乡的村里翻建学校有资金缺口时,就毫不犹豫地汇来了2000美元。之后,他还陆续寄来了篮球、电脑等物资,希望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
从豫北乡村的懵懂少年,到哈佛大学的教授,再到回归家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干家,刘延泽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外顽强打拼,在中医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心怀家国,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养育之恩,毅然回到这片热土,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刘延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拼搏、奉献与担当。
刘延泽表示:“我算赶上了时代发展进步的好年代,童年受父母与家庭熏陶,不知道什么是苦,农村生活磨练了我努力向上的坚强意志,大学里被老师教会了应该如何发展中医药的本领,海外经历为自己插上了风雨无阻翱翔蓝天的翅膀。无论是叶落归根,还是我心永恒,生于此地,长于此地,根不会变。即使腐了,也会成为肥料滋养这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