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全文复制
我市举行2025年度“改革促成效营商谋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
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者申长明
7月31日上午,我市举行2025年度“改革促成效营商谋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相关负责人就营商信用环境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介绍。
新乡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据新乡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许万银介绍,近年来,新乡县持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坚持对标全省前沿,强化改革创新,在完善政策体系、推动“以评促建”、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通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筑牢发展根基,强化统筹牵引力。新乡县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和重要保障,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筑牢发展根基;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了县委、县政府统筹调度,发展改革委部门协调推动,营商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高效、协同、联动工作格局;纵深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任务落实落细,进一步细化分工、建立台账,对涉及全县的91项改革任务定期跟踪问效,确保全面完成。
塑优产业生态,深耕品牌影响力。新乡县聚焦规模经济,将“营商”与“产业”强强关联,建设与产业价值链相适配的营商环境服务链,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产业生态;持续擦亮“中国封头之都”“振动之都”金字招牌;抢抓政策机遇,建立重大项目“专班调度+联审联批+红黄蓝通报”三级联动推进体系,推行“一项目一清单一台账”管理,跟进服务督导,协调解决用地审批、环评办理等实际问题,全力保障重点项目高效推进。
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市场内驱力。新乡县通过精简审批流程、提升公共服务、规范涉企执法等各项举措,全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激活市场内驱力;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设置“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强化“数字证照”提升便利度;推行“柔性执法”“首违不罚”“轻微免罚”。
下一步,新乡县将继续转变思想、改进作风、提升服务,着重在如何深化改革、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等方面加强研究,以企观政,问需于企、问效于企,让产业政策更精准、惠企措施更有力、问题解决更高效,全力打造宜商宜业宜成的营商环境,让广大新老企业家在新乡县放手创业、放心发展。
获嘉县政务服务跑出“嘉速度”让在获企业感受“嘉温暖”
据获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闫磊介绍,2024年以来,获嘉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常态化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持续开展“亲清有约周五见”活动,全面提升经营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高效快捷,政务服务跑出“嘉速度”。获嘉县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智能审批一体机”,并在全市率先打造了“24小时智慧政务自助服务区”;围绕群众企业实际需求,全面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和审批流程,构建“一件事”服务清单,制定标准化办事指南和流程图,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聚焦精准服务,让在获企业感受“嘉温暖”。“亲清有约周五见”搭建连心桥:固定每周五由县领导参加,统战、发展改革委、工信、自然资源等10个涉企部门共同参与,面对面解读政策、倾听诉求、现场交办,形成了“会见—交办—反馈—回访”的闭环工作机制,对企业提出的简单问题,现场答复,复杂问题7个工作日要有解决方案。“助企服务专班”破解老大难问题:对于“亲清有约周五见”收集到的部分问题,成立由县级领导任总协调的“助企服务专班”,深入一线,“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现场协调解决。“实施回归经济”营造好氛围: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出台系列暖心政策,从用地保障到融资支持,为回归企业和人才铺就“快车道”。
公平公正,护企执法展现“嘉力量”。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探索“多元共治”新模式,对企业经营类纠纷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纠纷处理在诉前,服务群众零收费”;在税务、市场监管等领域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发布“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清单210项,上半年从轻处罚案件9起,减轻处罚案件1起,减免金额17万元;从严执行《获嘉县优化营商环境“十不准”》,明确执法边界不越线、检查频次不扰企,坚决杜绝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严格规范涉企执法程序,做到全覆盖、零容忍。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获嘉县委、县政府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企业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第一导向,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原阳县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原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景胜海介绍,原阳县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先抓手,深化服务理念,强化政策落实,优化政务质效,持续推动原阳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聚焦经营主体,深挖企业需求。清单化推进营商环境提质增效:以全省营商环境“1+3”综合性配套改革为统领,聚焦经营主体,研究制定《原阳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明确任务职责、明晰工作重点、限时整改提升,组织多次专题培训交流,确保工作落实落细。推行“一线工作法”:各级干部深入到工作一线,贯彻“早办、快办、办好”理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推动作风改进,质效提升。积极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促进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解决。
聚焦政务服务,深化改革质效。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开展8次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调整工作,累计调整191项。政务服务便利化:深化“一网通办”,推动246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惠企政策“直达快享”:通过大数据筛选、发送短信、线上直播、深入一线等多种方式,为经营主体提供“定制化”政策解读服务,帮助企业算清算细“政策红利账”,确保税费政策“直达快享”。2024年以来,原阳县累计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减免税款超过1.3亿元,惠及企业近9500户。
聚焦要素保障,深耕本土资源。金融方面:制定《原阳县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汇编》《原阳县金融产品服务手册》,利用“行长进万企”、派驻“银企联络员”等多形式对接方式,针对融资难题,提供针对性解决办法及指导性建议。土地方面:针对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技术审查环节耗时较长问题,全力构建和推进规划电子审核系统应用,实现数据入库、查询、统计和动态更新的规划管理。人力资源方面:围绕原阳两大主导产业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聚焦执法监管,深层改革优化。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制定《原阳县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实地调研、“送法进企业”等活动,提高企业法治观念和增强经营主体监督意识。提升柔性执法效能:充分发挥“四张清单”作用,推动免罚、从轻处罚等柔性执法措施的实施。加强执法追责力度:对行政复议纠错案件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开展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下一步,原阳县将持续贯彻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决策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战略工程来抓,切实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和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延津县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据延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巩红敏介绍,近年来,延津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以效能提升为重点,以惠企利企为主线,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全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5年上半年,该县GDP同比增长5.8%,居全市第2位,居八县(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居全市第1位;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5%,居全市第1位;全口径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8.6%,居全市第1位。
以制度建设为基石,构建营商环境新局面。以“无感监测”变化为重点,不断完善县级领导统筹推进、牵头部门具体负责、责任部门配合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县级领导重点关注监测事项台账,实行月调度分析,对数据及时研判,及时优化,切实做到监测指标和企业满意度“双提升”;2025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延津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奖惩实施办法》《延津县贯彻落实〈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责任分工方案》等制度文件。
以高效便民为导向,提升政务服务新质效。依托省政务服务网和“豫事办”APP延津分厅,推动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围绕企业及个人全生命周期,打破部门壁垒,将关联性强的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梳理推出“企业开办”“退休养老”等“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21项;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探索“政务+金融”“政务+邮政”等合作模式。
以惠企利企为主线,夯实企业发展新根基。积极做好免审即享平台、民营企业政策直达管理平台等政策信息录入工作;创新开展“我为企业降成本”活动;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和“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实行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县级领导分包规上企业226家,围绕“十二访、十二促”重点任务,深入企业了解需求,并及时高效解决企业诉求。
以法治护航为保障,营造公平市场新格局。创新监管模式:积极推行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优化法律服务: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立“涉企案件优先办”机制。规范行政执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下一步,延津县将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努力构建稳定、透明、公平的市场发展环境,以高质量营商环境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