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怎么了?

——专访国家气象中心主任金荣花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高温、暴雨、洪水、大风,你是不是觉得这几年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极端天气咋就这么多?天气到底怎么了?天气预报有时为什么感觉不准?带着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专访国家气象中心主任(中央气象台台长)金荣花,解开你心中的疑惑。

最近天气为何这么热?

  金荣花: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国往往会出现大面积的高温炎热天气。今年的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西伸北抬。同时,今年的大陆高压也较为活跃,大陆高压易造成晴晒天气。两者共同造成了我国大范围的异常高温天气。一般来讲,夏季出现高温天气,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态。在6月下旬的时候,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大部地区出现了35°C以上的高温天气,确实比较异常,部分地区气温打破了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另外,全球气候变暖也是造成夏天温度升高的原因。相较于过去,出现高温天气气温升高的幅度、持续的时间、影响的范围,以及频次都可能增加。

预报35°C,体感却超40°C气象部门有没有压低数值?

  金荣花:近期,我也看到了有人说“超过40°C时,气象局不报40°C以上天气”。网民出现这样的质疑,主要是因为气象部门预报的温度是观测到的温度。这个温度是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的温度,它跟我们在城市中的水泥地、草坪或裸露空间下,感受到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大家有这种感受很正常。另一方面,体感温度还与环境、相对湿度、个人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开始尝试做体感温度预报,希望能让预报温度更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

什么情况下会发布预警?

 预警提前多久发布?

  金荣花: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主要有14类,比如,台风、暴雨、强对流、冰冻、寒潮、高温、沙尘、大雾等等。不同天气的提前预警时限不同,像寒潮和高温这类系统性天气,提前7天可研判,提前2至3天可发布预警;强对流和暴雨等天气,成因复杂,研判更谨慎,一般提前1天发布预警。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