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园种出大幸福 农耕文化滋养乡愁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张世彬)8月12日,记者在获嘉县采访时了解到,太山镇韩小营村积极探索高效能基层治理新模式,今年5月建成运营“邻里互助小院”以来,通过“小菜园+农耕文化馆+互助食堂”的创新模式,让村民在劳动中收获幸福,在乡愁中凝聚共识,探索出一条“荒地生金、文化润心、互助养老”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盘活闲置资源,打造共享菜园
走进“邻里互助小院”,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共享菜园。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荒草丛生的闲置地?村“两委”通过“3533”党群议事会集思广益,决定将荒地改造成标准化种植单元,精选茄子、黄瓜、豆角等易种植、高效益的“当家菜”,由村集体统一提供种子、肥料,村民自愿认领耕种。
韩小营村党支部书记韩涛祖说:“菜园采用‘责任田+共享园’模式,村民参与种植收获的蔬菜不仅可供自家食用,还能供应村里的老年食堂。”
传承农耕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以前这些老物件堆在仓库落灰,现在成了活教材。”孟姜女书画社主理人袁兆祥说。在“邻里互助小院”的一角,增设了农耕文化展馆,系统收集整理传统农具、生活器具等展品200余件,每一件都承载着乡村记忆。
孟姜女书画社依托“邻里互助小院”,联合镇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定期开展“农耕文化体验日”等活动,组织老农人现场教学、青少年农耕体验,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认同感。
创新互助模式,共建幸福家园
小院食堂采取“政府补贴+村集体投入+社会捐赠”的多元保障机制,为周边村民提供优惠就餐服务,通过建立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制度,村民通过参与种菜、帮厨、卫生保洁等累计服务时长,可兑换生活物资或就餐优惠。运行3个月来,韩小营村已登记志愿者62人,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互助氛围。
韩小营村的“邻里互助小院”,用一片菜园连接起村民的日常生活,用一座文化馆守护着乡村的记忆,用一顿热乎饭温暖了老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