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牌电车违停引发猜测 真相竟是未成年人盗窃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 刘志松)车窗大开,一辆无牌白色电动四轮车如同被主人遗忘般停在道路中间,过往居民与司机纷纷侧目——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9月6日早晨发生在红旗区洪门镇富民西街(新中大道通往留庄营新村路段)的真实一幕。

  9月6日清晨,这辆无牌白色电动四轮车头北尾南停在富民西街道路中间(如图),造成交通不畅。

  留庄营新村保安王永福告诉记者,这辆车没有牌照,没有挪车电话,车窗也开着。“它正好停在这条路的中间,影响车辆和居民通行,我们找不到车主,只能先报警。”王永福说。

  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抵达现场。经初步检查,车辆内部无任何有效身份信息,未悬挂号牌也无法查询车主身份信息,联系工作陷入困境。“是酒后停放、还是其他......”车辆的异常状态也引发了居民的种种猜测。

  鉴于车主迟迟未现身,车辆被保安妥善拖离并保存。此事在9月8日出现转机,经延津县公安局刑警队调查,真相水落石出。

  原来,9月5日,车主在延津县中央花园小区内为车充电时,因一时疏忽未锁车门。当天晚上,车辆被三名未成年人(两男一女)趁机偷走,最终遗弃在20公里外的富民西街上。

  车主发现车辆被盗后报警,延津县警方通过侦查迅速将三名涉嫌盗窃的未成年人抓获。

  9月8日,车主领回失而复得的车后表示:“这辆车是刚买的,非常感谢民警迅速破案,也感谢保安妥善保护。”

记者手记

  从一起引发猜测的“神秘违停”,到一宗令人唏嘘的未成年人盗窃案,事件的戏剧性转折背后,是两个本可避免的“疏忽”。

  车主的疏忽,在于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而三名未成年人的家长或许也存在监管教育的疏忽,最终让孩子走上了歧途。这条连接新中大道与留庄营新村的富民西街,因此成为了一个特殊的“警示场”。它提醒我们,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串联成一起公共事件。守护财产安全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同样需要大家绷紧的两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