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宁:琴书相伴度晚年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者 刘志松

  白露时节,秋意正浓。位于和平大道上的一个家属院里,悠扬的琴声从窗户流淌而出,67岁的胡宁正在工作室里弹奏着他喜爱的曲子(如图),午后的阳光洒在墨香四溢的案台上。

  墨香与乐韵交融——这是走进胡宁工作室的第一印象。墙上挂着他的书法作品,桌上摆放着各类书籍和绘画工具,一架立式钢琴静静立在墙角,见证着主人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胡宁最为珍视的收藏是一万多册连环画。“这些连环画不仅是我的童年回忆,更是我接触文学、历史的重要桥梁。”胡宁轻轻抚摸着那些已经泛黄的书页,眼中闪烁着对往昔的怀念。

  胡宁出生于军人家庭,良好的家风养成了他好学的习惯,培养了他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父亲是一名军人,非常重视我们兄妹的文化教育。”胡宁回忆道,“小时候家里虽然不富裕,但父亲总会省下钱来给我们买书。”

  高中毕业后,胡宁进入部队服役,退伍后到市公路部门从事政工工作。数十年来,他培养了多样的兴趣爱好,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皆有涉猎。

  胡宁对连环画收藏情有独钟,工作之余,他总喜欢认真阅读连环画,并反复对照原著分析。

  “连环画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容易记。”胡宁说,他通过看连环画再对照原著的方式,深入理解了许多文学经典。“一套好的连环画,就是一部缩微的文学作品”。

  他收藏的连环画中有许多珍贵版本,包括一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经典作品。这些连环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时代文化的载体。

  退休之后,胡宁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钢琴、书法、绘画成为他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人物素描、油画、漫画作品曾多次获奖,还曾在报刊上刊登。

  每天清晨,胡宁都会先练习一小时书法,然后弹奏钢琴,下午则是阅读和创作的时间,他将这种生活方式称为“精神养生之道”。

  “退休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胡宁笑着说,“现在,我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受生活的美好。”

  胡宁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他加入了新乡学院退休教师陈泓发起的中原文化研究会以及军创文工团、新乡太行书画院等团体,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讲国学、讲抗战故事,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大家每周都会组织活动,或者外出参观学习,或者就文学作品互相点评,分享学习心得。

  “在这里不仅能学东西,还能交朋友,日子过得充实又开心。”一名参加活动的女士的话,道出了胡宁的心声。

  胡宁的工作室里,琴键上跳跃的手指书写着生活的乐章,毛笔在宣纸上舞动,描绘出人生的画卷。


记者手记:

晚霞别样红

  采访胡宁老师的过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他的工作室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墨香与琴韵交织出一种独特的生活美学。

  最打动我的不仅是他多样的才艺,更是他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从连环画收藏到弹钢琴、写书法,从公益讲座到文化交流,他将退休生活过成了诗篇。

  胡宁的老年生活方式,不再局限于家庭琐事,而是追寻自我的价值实现。他用行动证明,年龄从来不是追求美好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