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蘑菇”的小帅哥:
8平方米小店撑起奋斗梦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者 刘志松
每天下午4时30分左右,位于红旗区的大学城周边渐渐热闹起来。22岁的小何拉开卷帘门,打开炸蘑菇价目表的灯箱,开始做准备工作,操作台上整齐码放着当天要用的蘑菇和配料。
“已经习惯这个节奏了。”小何推了推眼镜说,下午出摊,晚上11时收工打扫卫生。凌晨1时开着电动三轮车到北环蔬菜市场进货,回来收拾妥当,差不多凌晨三四时才能休息。
虽然每天干活很累,但这个2024年7月才从商丘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小伙儿觉得,这样的日子很充实。
小何一毕业就踏上了创业路。去年毕业后,家住洪门镇段村的他就在大学城附近租下了这个8平方米的小店,做起了炸蘑菇的生意(如图)。
说起和蘑菇的缘分,要追溯到上大学时。每个寒暑假,他都到姐姐的炸蘑菇店里帮忙,从最简单的打包开始,到后来学会了全部手艺。“那会儿不光赚到了生活费,还把学费也挣出来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小何说。
创业起步并不容易。每年4万元的房租,加上1万多元的加盟费,都是向母亲借的,他特别强调“借”。“妈妈退休前是小学校长,现在年纪大了。我是家里的男孩儿,不能啃老,得靠自己把家撑起来。”说这话时,小何面带微笑,语气里透着坚定。
傍晚时分,客人渐渐多了起来。油锅里滋滋作响,小何手脚麻利地忙活着。别看就是“拌料、油炸、打包”这么几道工序,他可有自己的“讲究”。
在市场上,金针菇、杏鲍菇、白玉菇等,他样样都要挑最好的。年糕、薯条这些原料也从不马虎。做吃的不能偷懒,该炸多久就炸多久。小何说:“只有真心实意为顾客着想,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凭着这股认真劲儿,小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忙的时候,顾客排成长队,他只得请临工帮忙,一天给50元工钱。现在每天能净赚200元左右。“累是累了点儿,但总比‘躺平’强。”小何擦着额头的汗水说。
闲下来的时候,这个学电子商务的本科生一方面继续学习,准备考研、考公;一方面发挥专业特长拍抖音、做推广,接外卖订单。“下雨天外卖比较多,最多一天接过60多单。”他翻看着手机里的顾客评价,“香酥不腻”“真材实料”是最常见的夸赞。
小何的女朋友是大学同学,从商丘来到新乡工作。两人商量好了,先踏实干几年,攒些钱再结婚。说到这里,小何有点儿不好意思,手里的活儿却一点儿也没慢下来。
天色渐暗,小店前的顾客越来越多,大多是附近的大学生。油锅升腾的雾气模糊了镜片,却遮不住小何眼中的光彩。这个22岁的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青春——不在宽敞的写字楼,就在这8平方米的小天地里,守着高温油锅,用一双巧手“炸”出了属于自己的未来。
记者手记
无意中在大学城看到,文质彬彬的小何在小店里忙碌的身影,职业的敏感,促使我停下来观察。经了解得知,他的父母退休,家庭并不困难。而这个大学毕业生没有一味等待一份体面的工作降临,而是选择踏踏实实地从小吃摊做起。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他的创业路走得不易,却很踏实。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做的是小本生意、挣的是辛苦钱,却始终秉持着“真材实料、诚信经营”的理念,把顾客的口碑放在第一位。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劳肯干的传统美德,也看到了新时代青年敢于追梦的勇气。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肯吃苦、肯用心,再小的行业也能闯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