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网上讨债广告
男子近万元欠款未追回反被骗5000多元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刘志松)本想通过网络上的“法律咨询公司”讨回近万元的货款,不料欠款分文未回,自己却一步步陷入骗局,损失了5000多元。近日,家住湖南永州的刘先生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的糟心经历,希望能以此提醒广大市民警惕此类骗局。
市民反映点了个赞,掉入连环套
刘先生从事装修生意,一名客户拖欠了他近万元材料款一直未还。由于交易时未让对方打欠条,刘先生觉得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困难重重。有一天,他在抖音上看到一条帮助讨债的宣传信息,便点了个赞。没想到,这一举动招来了骗子。
“对方很快主动联系我,非常热情。”刘先生告诉记者,一名男子在了解他的情况后,承诺只需支付800元服务费,就能帮其追回全部欠款。刘先生信以为真,转账后却迟迟没有动静。在他催问下,对方又以需要支付“律师费”“活动经费”等名义,要求他继续转账3000元、1200元......前后4次,刘先生共向对方转账5000余元。直到对方电话停机、微信“拉黑”,他才惊觉上当。刘先生提供的协议上,公司落款与盖章名称不一致,破绽明显。
记者调查涉事公司“查无此人”
9月24日,根据刘先生提供的公司地址,记者前往调查。然而,位于某写字楼内的所谓公司所在地竟是一家茶室。茶室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此经营已一年多,从未听说过刘先生所说的这家法律咨询公司。25日,该楼物业人员也证实,近两年并未租赁给这个公司,楼内现有的两家法律咨询公司也与刘先生反映的公司名称不符。
律师点评讨债要走正规法律途径
针对此事,河南省龙健律师事务所尹建民律师表示:“任何承诺先缴费、后办事,且收费名目不断增加的所谓‘讨债服务’,都极有可能是诈骗。”尹律师强调,解决债务纠纷必须通过正规法律途径。即便没有欠条,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通话录音等均可作为证据。市民应委托在司法部门有正规备案的律师事务所,而不是名称模糊的“法律咨询公司”,后者并无代理诉讼的资格。面对法律服务市场乱象,还需司法行政机关、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加大治理力度,还法律服务市场一片晴天。
□记者手记
莫让焦虑遮望眼
刘先生的遭遇令人同情,也发人深省。当初把货物发出去,对方没有付款,他没有要欠条。对方迟迟不还款,他却无可奈何。看到骗子的虚假宣传,他信以为真,以至于连面都没有见过就一次次通过微信转款。骗子正是利用了他追款心切的焦虑心理,布下层层陷阱。
此案提醒我们,维权必须依靠法律和正规渠道。面对债务纠纷,保持冷静,第一步应是固定证据,第二步便是咨询正规律师或直接向法院起诉。
切莫病急乱投医,轻信网络上来路不明的“能人”,否则只会像刘先生一样,旧债未清,又添新“伤”。目前,刘先生正在准备通过正规渠道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