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映初心 推剪传温情

——记辉县义工白永健的十年义剪路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者 刘志松

  在辉县市,一位白发长者背着双肩包穿梭于大街小巷的身影,已成为当地一道温暖的风景。10年间,他的推剪在近万人发梢间游走,把善意刻进了无数人的心里。他叫白永健,一名退休教师,用一把理发推子书写着“夕阳红”的别样精彩。

从三尺讲台到义剪征途

  2015年,白永健告别了深耕数十年的讲台。退休生活的清闲反而让他感到失落,“最美不过夕阳红,可到底该怎么个‘红’法呢?”他在街头徘徊时,一群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少先队员让他恍然回到了40多年前的山村讲台。

  那时在山区教书,他见到孩子们因无处理发顶着“刺猬头”,甚至生了虱子。于是,课余时间他就在操场大树下摆开摊子,一盆清水、一块旧围裙、一把手动推子,让一个个小“刺猬”头变回清爽平头。这段经历,成了他退休后选择的最好注脚。三套工具的升级之路

  决心既定,他立即购置了第二套理发工具——电动推子,告别了手动时代。他笑称这是“技术革新”,不仅灵巧省时,更免去了夹头发的疼痛。

  他的流动理发店就此开张,背着装满工具的双肩包,走街串巷,主动打听需要帮助的老人。每声“谢谢”都让他心里的暖意增添一分。随着服务范围扩大,他又升级了第三套工具——充电式推子,从此摆脱电源束缚,爱心服务随时随地上线。

从“头”开始的心灵抚慰

  在辉县市一家医院,白永健曾为一名即将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冀某理发。他敏锐地察觉到患者的消沉,理完发后默默捐出50元鼓励他战胜病魔。这份关怀让患者深深感动,痊愈后特意给白永健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这面锦旗坚定了白永健的公益信念。他意识到,手中的推剪不仅是整理仪容的工具,更是传递关爱与尊严的桥梁。

爱心传递到西南山区

  子女们孝顺,常带他外出旅游。他的行李里常备着理发工具。从重庆到四川,再到贵州,他走一路理一路,将辉县义工的爱心带给汉族、彝族、布依族等各族老人。

  “走出辉县,走出河南,走向全国”,这不再只是口号。他的双肩包背起了更广阔的担当,将河南老人的温情传递给中华民族大家庭。

11本日记里的温暖数字

  10年间,白永健的公益足迹清晰可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11.6万件次;义剪、护绿行程达5.3万公里,可绕地球一周多;为行动不便老人免费理发9313人次;收获6面锦旗、7本荣誉证书。这些数字被他工整地记录在11本日记中,第12本仍在续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每天背着双肩包行走在公益路上的白永健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他表示将继续努力向前,“为新时代的壮丽画卷添上一抹独属于我的色彩”。

  10月16日,辉县市义工志愿者服务中心秘书长卢新河告诉记者,白永健是退休后以义剪为纽带,将爱心传遍全国的公益践行者。从手动推子到充电推子,不断升级工具,走街串巷为行动不便者上门服务;不仅在医院为患者理发,还将理发工具装入旅行箱,为重庆、贵州等地老人义剪;他以“老骥伏枥”的热情传递辉县义工爱心,活出了“最美夕阳红”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