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国庆
一名6岁的男童因腹痛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医生发现他的小肠已经穿孔,肠子里竟有一个“手串”。(《平原晚报》7月22日A07版报道)
孩子吞食异物,表面上看是孩子自己不注意安全造成的,实际上,如果深层次来看男童“穿肠事件”,这起伤害事件是家长没有尽到安全监护责任造成的。由是而言,发生在卫辉市的男童“穿肠事件”,充分暴露出家长安全监护意识的淡薄,凸显家长安全监护责任的缺位。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看到,卫辉市的那个男童竟然独自吞食了17颗巴克球,串起来就像一个“手串”,这样的异物别说是存在6岁男童的身体,就是成年人也是难以承受的。
好在,经过医生给男童做手术,成功将男童身体内的巴克球取出。虽然“穿肠事件”造成男童的小肠穿孔,但是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化险为夷,这是比较幸运的。
实际上,男童蚕食异物并非个案,因为未成年人好奇,再加上缺乏安全意识,吞食异物的现象比较多。
正如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PICU主任李树军所说,医院收治的患儿吞下的异物各式各样,比如纽扣电池、缝衣针、枣核、玩具、硬币、水银等。部分无棱角的异物可以自行排出体外,但一些带有腐蚀性的或锐利的异物容易导致消化道穿孔等,非常危险。
另外,有资料显示,意外伤害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第一死因。
俗话说,事出有因,孩子伤害事故的结果必定跟家长的安全监护责任有必然联系。我们想问“穿肠事件”男童家长的是,如果你们经常对男童进行安全教育,如果家长尽到了安全监护责任,男童还会私自吞食异物吗?男童蚕食巴克球时,家长的安全监护责任去哪了?如果男童因为蚕食巴克球受到严重伤害,你们是否会感到后悔和愧疚?
应当认识到,孩子是家长的“宝贝疙瘩”,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法定监护人,关心孩子的安全,保障孩子安全健康成长,是家长必须尽到的重要责任,而不能缺位。
首先,家长必须对孩子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差,没有生活经验,缺乏安全意识。家长作为成年人, 作为孩子的第一法定监护人,一定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讲解安全知识,多给孩子灌输安全思想,让孩子在成长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其次,家长必须对孩子尽到安全监护责任。分析男童“穿肠事件”不难看出,这起“穿肠事件”是男童家长没有尽到安全监护责任造成的。有鉴于此,其他家长应当记取“穿肠事件”教训,认真看管好孩子,切实尽到安全监管责任,以有效避免孩子发生伤害事故。
最后,家长必须让孩子远离“危险品”。作为家长,应当把巴克球、纽扣电池、缝衣针、枣核、玩具、硬币、水银等具有安全隐患的“危险品”收好,一定要把“危险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尽量避免因为家长没有尽到责任而对孩子造成伤害,这样就可以让孩子远离危险,就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让孩子更安全,家长责无旁贷。总而言之,我们希望卫辉市的男童“穿肠事件”能引起诸位家长的高度重视,记取教训,时刻把孩子的安全记在心间,切实对孩子尽到安全监护责任,让孩子更安全,而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